近日,陜西保監局向各主體下發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推進三次費改的有序實施。
2018年初,原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范圍的通知》,商車三次費改拉開帷幕。一保險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困擾行業多年的“渠道價格戰”有望得到遏制。
作為三次費改的首批試點地區,陜西、廣西、青海三地商業車險費率有望全面放開,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在報批三地的自主渠道系數和自主核保系數。
值得一提的是,保持監管高壓震懾仍是地方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記者從業內獲得的陜西保監局的試點方案顯示,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對頂風作案、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一經檢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實施頂格處罰。
試點地方監管部門下發方案
4月3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廣西、陜西、青海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試點期為一年。
5月29日,廣西保監局向北部灣財險、各財產保險公司廣西分公司等下發《廣西保監局辦公室關于做好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6月13日,陜西保監局向各財產保險公司陜西分公司下發通知,要求報送最新版產品費率方案。據了解,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在測算和準備三地的費率方案。
6月21日,陜西保監局向永安財險、各財產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等下發《陜西省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引導財產保險公司提升自主經營意識,增強財產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充分發揮監管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作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不斷提高財產保險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上述《方案》指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工作重要性強,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根據保監會的統一部署,試點分為三個階段。
在試點實施階段,項目組將開展實地驗收、定期實施產品回溯、強化日常監管、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加強產品監管、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做好新版條款費率切換上線工作、加強行業自律和加強信息披露和交流。
據了解,陜西保監局將深入排查因費率擬定不科學、不公平、不合理所帶來的風險隱患,嚴格防范商業車險定價風險和經營風險,既要防止因商業車險費率過高損害車險消費者合法利益,又要防止因費率過低形成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此外,陜西保監局還強調堅持“嚴”字當頭。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依法嚴查重處。對頂風作案、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一經檢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實施頂格處罰,堅持機構和人員同處的原則,并采取停止新業務、停用產品、吊銷經營許可證、撤銷任職資格等監管措施,保持監管高壓震懾。
在試點總結階段,陜西保監局將按銀保監會統一部署,總結商業車險改革試點經驗,及時向銀保監會報告,為商業車險改革在全國的推廣提供參考。
第一次商車費改從2015年5月開始試點,2016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推開,2017年7月第二次費改逐步實行,在業內人士看來,到今天三次費改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前兩期費改已經達到預期效果,三期費改是建立在前兩次平穩實施的基礎上,從目前第一波7地實施效果來看,后續應該會保持穩步推進的步調。”行業有關人士表示:“從監管的角度來看,依舊遵循‘放開前端、管住后端’,并且會嚴格加強后期回溯監督機制。”一業內人士表示。
從“費用驅動”轉為“服務驅動”
據了解,三次費改將堅持市場化方向。通過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逐步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商業車險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提升精準定價能力和市場風險研判能力,有效管控經營成本、持續改善服務質量,引導各公司在商業車險品牌、管理、渠道、價格、服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差異化的市場競爭,促進財產保險公司由價格端競爭轉向服務端競爭。
三次費改之前,“拼費用、打價格戰”等頑疾并未消失,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三次費改的實施,渠道端、直營端都會從“費用驅動”轉為“服務驅動”,底層邏輯悄然變革。
對于大型險企而言,在費改后已有強大的定價能力和數據儲備,更能發揮出費改以后的定價水平,二次費改之后,幾家巨頭包攬大部分利潤的現象愈發明顯。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行業近七成財險公司的車險承保虧損。不過,財險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仍然占據車險市場六成的份額,并且直接承保盈利,同時承保利潤也位列行業前三甲。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二次費改的自主折扣范圍沒有完全放開,大公司強勢的定價能力并沒有得到施展。總體而言,較中小保險公司,大型保險公司具有品牌、資源、成本、服務的顯著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次費改期間,中小保險公司依舊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由于競爭激烈運營成本激增,附加費用高,惡性競爭事件不斷。隨著三次費改的推進,車險行業走向“寡頭壟斷”市場格局之下,中小險企費用投放的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
眾安保險車險事業部副總監彭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尋求差異化市場競爭手段,例如服務創新、精細化運營等,是中小險企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彭彬進一步判斷,在車險產品同質化的當下,效率就成為決戰的關鍵。篩選獲取優質客戶(目標客戶)、有效控制理賠及服務成本、改善和強化用戶體驗等,都是需要以科技為支撐的。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核心的保險科技類公司將迎來春天。
隨著近年來車險競爭越來越激烈,財產險公司的業務重心也在向農險、責任險等方向轉移,車險一險獨大局面有所改觀。數據顯示,今年1~4月,財產險公司的車險業務2557.02億元,同比增長6.59%,占財產險公司業務總量的63.16%;非車險業務1491.49億元,同比增長37.17%,占比36.84%,同比上升5.65個百分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