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記者昨日獲悉,一場圍繞車險第三方平臺業務展開的全面排查行動,正在各財險公司中展開。
這次排查行動的一個大背景是:自2015年以來,大量的車險第三方平臺興起,財險公司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日趨深入、信息交互日益頻繁。但在合作過程中,財險公司逐漸發現,第三方平臺業務在數據質量、信息安全、交易安全等方面存在隱患。
所謂的車險第三方平臺,是指除財險公司自營平臺外,與財險公司核心系統、網銷、電銷等直銷渠道通過接口等方式對接,為保險消費者和財險公司提供網絡技術支持輔助服務的第三方網絡平臺。
為維護行業共享數據安全,防范信息交互風險,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保信)于2016年初向行業發布了《車險平臺共享數據與第三方交互指引》(下稱《指引》),依據該指引在車險平臺中增加第三方平臺交易信息上傳,并開展交易監測工作。
據業內人士透露,通過對第三方平臺車險交易數據持續監測與分析,第三方平臺業務存在的一些隱患逐漸浮出水面,并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比如,查詢“簽單比”存在一定異常。從第三方平臺車險業務的查詢頻率來看,存在單輛車在極短時間內被多次重復查詢的行為,其中個別車輛在短短幾小時之內查詢數量高達數萬筆。這在交易成本和系統壓力上,都將為財險公司帶來負擔。
此外,仍有一些財險公司未按要求上傳第三方平臺業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背后的隱患在于,對于這些未被如實標記和上傳的數據,車險平臺無法進行有效監測和分析,無法及時捕獲潛在風險。
這一方面也折射出財險公司在車險第三方面業務中普遍“重合作、輕安全”。近年來,為了開展業務,財險公司拓展互聯網渠道,積極尋求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通過系統對接實現信息交互。
然而,一些財險公司對于第三方平臺車險交易所帶來的數據安全風險認知卻仍然不到位,未建立相應的機制以防范風險。“大部分財險公司沒有對第三方平臺業務進行專項監測和提前預防,而是在問題嚴重時才被發現,這個時候往往已經造成損失。”一位財險業資深人士透露說。
據了解,在此背景下,各財險公司啟動全面排查行動,主要排查與第三方平臺的實際合作情況及在車險平臺的備案情況。據財險公司人士透露:“我們正盡快排查來源于第三方平臺的業務數據是否按照要求上傳至車險平臺,如未按要求上傳,將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并盡快解決,確保每一筆第三方平臺業務能被正確標識并準確上傳車險平臺。”
業內人士透露,與此同時,中國保信也將聯合各財險公司,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應對第三方平臺潛在的隱患。具體舉措包括:實時監測各財險公司與第三方平臺車險交易情況,建立常態化監測機制;將車險平臺業務數據監測系統面向全行業應用探索,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應對措施;拓展車險交易監測的范圍,酌情引入銷售渠道、中介機構等數據維度,為行業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信息監測和安全評估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