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12:00 | 來源:未知 | 作者:王艷妮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三板低流動性、融資難近年來飽受詬病,有企業在摘牌時直接給出“考慮到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的理由。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
新三板低流動性、融資難近年來飽受詬病,有企業在摘牌時直接給出“考慮到流動性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的理由。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
據統計,新三板去年383家虧損企業獲得融資,其中融資能力最強的神州優車(838006)去年融資超過70億,新三板"三+H"概念之一的君實生物(833330)連虧5年累計獲18億融資。
虧損企業也融資
無論從募資總數,還是從實施定增的企業家數來看,2017年新三板整體融資能力確實下滑不少。
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新三板定增市場共計融資1284億元,較2016年1418億元的融資總額減少134萬,同比減少9%左右;發生定增募資行為的企業有2424家,同比2016年的2601家減少177家。
從掛牌公司平均融資能力來看,2017年每家企業平均募資5297萬元,低于2016年每家企業募資5454萬元。
按照普通人的邏輯,虧損企業也能大舉融資有些說不過去。但事實上,諸如京東、美團、滴滴等虧錢融資的企業不在少數。
在新三板,虧損企業同樣能融到錢。據挖貝網統計,2017年有融資行為的兩千多家企業中,虧損的企業占據16%,共計383家;已連虧3年的企業共計117家,占比5%。
其中融資能力最強的神州優車(838006)去年融資超過70億,長城華冠(833581)、東方略(430187)分別以3.9億、3.7億融資額緊隨其后,3家企業2017年的虧損額分別為3億、2.3億、1654萬元。
虧損企業為何還能受到投資者歡迎?
業內人士表示,投資人不去選擇一些如日中天的盈利企業,反而去投正處于燒錢環節的虧損企業,商業模式、行業背景以及技術壁壘都可能是考慮因素之一。
最近被市場盛傳為新三板"三+H"概念股之一的君實生物(833330)是一個典型例子。
作為一家創新層企業,君實生物已經連續虧損5年時間,虧損金額累計6.4億。2013年-2017年,公司分別虧損120萬、2317萬、5797萬、1.4億、3.2億、1億元,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但記者注意到,君實生物掛牌以來已先后完成7次募資,累計融資總額達18億元,多用于臨床研究和補充流動資金,融資能力位列11000+新三板企業的前二十名,被媒體稱為“新三板最牛公司之一”。
這與公司所處行業及市場前景息息相關。君實生物稱,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單克隆抗體新藥的研發,是國內抗體創新藥佼佼者。2017年公司研發投入2.7億創新高,目前有14個品種的藥物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和臨床試驗階段。
新三板“獨角獸”神州優車也是連虧企業獲得巨額融資的一大代表。2016年、2017年該公司分別虧損36.7萬元、30.1萬元,公司處于加速戰略布局的階段,資金需求大成為虧損的根源。
虧損并沒有影響到神州優車的融資能力。2017年公司以16.8元/股的價格先后完成兩次定向增發,累計募資70億元,兩次募集資金均用于神州買買車業務的發展,包括中金啟元在內的多家機構投資者參投。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新三板不行還是企業不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