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09:10 | 來源:未知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交銀先鋒混合基金兩年合計虧損835億元,卻合計收取管理費523147萬元的管理費,確實讓持有人心里不服!
《號外財經》訊
投資10萬元買交銀先鋒混合基金,兩年縮水了3萬多元,基金公司卻仍然可以冠冕堂皇地、一分不少地收取各種費用。北京市民張先生質疑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幫人理財理賠了,為啥還“旱澇保收”?
虧損真的又這么多嗎?號外財經查詢交銀先鋒混合基金的單位累計凈值數據,2015年12月31日單位累計凈值為2.2599元,時至2017年12月29日累計凈值僅1.5360元,兩年下降32.03%。
《號外財經》趕緊翻閱了交銀先鋒混合基金2017年年報,該基金去年底的份額凈值為1.1319元,全年份額凈值增長率為-20.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2.61%,而同類基金去年平均回報率為10.79%,更是跑輸去年滬深300指數21.78%的漲幅,同類排名2056/2746;其實,該基金在2016年也是萎靡不振,2016年回報率為-18.72%,而同類基金平均回報率為-7.46%,同樣跑輸滬深300指數-11.28%的漲跌幅,同類排名1063/1327。
值得注意的是,交銀先鋒混合基金已經連續兩年巨額虧損,2017年、2016年已實現收益分別為-8578.73萬元、-20227.86萬元,年度利潤分別為-30856.77萬元、-52600.88萬元,加權平均基金份額利潤分別為-0.2818元、-0.3592元。盡管連續兩年虧損,但該基金2017年、2016年收取的管理人報酬分別為2107.62萬元、3123.85萬元。
交銀先鋒混合基金兩年合計虧損8.35億元,卻合計收取管理費5231.47萬元的管理費,確實讓持有人心里不服!
交銀先鋒混合基金經理芮晨并沒有在年報中分析虧損的原因,只是對2018年進行了展望,預計風格切換較難發生,更多是個股間性價比的比較,著重在于成長性和估值的匹配度。“本基金過去一直致力選擇成長性的股票,從結果來看,所選擇的大多數公司還是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但在當前普遍估值較低的市場環境下表現不如價值股亮眼。雖然我們所選擇的部分公司股價有所下行,但是這些公司的業績數據相當靚麗,現在這些具備真正成長性個股的估值已經和價值股站在同一起跑線,未來如能繼續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將會有突顯的性價比,值得繼續關注。”
《號外財經》發現,不止交銀先鋒混合基金,持有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交銀成長混合A的基民同樣有如此遭遇。如果在2015年12月31日以5.4963元的累計凈值買入,時至2017年年底單位累計凈值為4.7542元,下降13.50%。交銀成長混合A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交銀成長混合A份額凈值為3.9479元,本報告期份額凈值增長率為-8.8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9.54%;交銀成長混合H份額凈值為3.9714元,本報告期份額凈值增長率為-8.84%,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9.54%。2017年、2016年年度利潤分別為-29280.64萬元、-24666.61萬元,加權平均基金份額利潤分別為-0.3725元、-0.2760元。盡管連續兩年虧損,但該基金2017年、2016年收取的管理人報酬分別為4882.35萬元、5424.57萬元。
交銀成長混合A兩年合計虧損5.4億元,卻合計收取管理費1.03億元的管理費,更是讓持有人心里不服!
交銀成長混合A現任基金經理王少成對業績分析更是只字未提,且展望2018年也是惜墨如金,“我們預計2018年國內宏觀經濟穩中有進。金融去杠桿依然是2018年宏觀政策的主基調,整體流動性脫虛入實的趨勢明顯,經濟正在實現降速換擋的可喜變化,高端裝備制造、消費相關的龍頭公司有望會有持續的超額收益。”
“交銀施羅德基金何時才能與投資者共進退呢?說好的同舟共濟呢?”有投資者憤憤不平,然而面對白紙黑字的基金合同,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