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制退市再次成為上市公司“不死鳥”的警鐘,一線監管出現動真格的跡象。近日交易所方面表示,推動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是交易所落實一線監管職責的重要任務。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布2017年業績預報,一些企業的奇葩虧損理由著實令市場震驚。對此,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將“一退到底”。
退市敲響警鐘 違法公司“一退到底”
在強制退市動真格的背景下,觸發退市條件的公司將被監管機構嚴肅對待。近期,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規發布之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主要路徑是證監會在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構成重大違法行為,或者公司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交易所據此啟動退市程序。例如滬市博元投資就是資本市場第一家重大信息披露違法退市公司。
其中,年報數據造假也可能觸發強制退市。《征求意見稿》第四條第(三)項規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導致連續會計年度財務指標實際已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終止上市標準,其股票本應被終止上市。
此次改革力度之猛,還體現在程序上的進一步收緊,堅持重大違法公司“一退到底”。只要啟動強制退市程序,就依序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其中,暫停上市期間由12個月縮短至6個月,也取消了自救恢復等安排。公司退市后,欺詐發行的公司不得重新上市,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申請重新上市的間隔期由1年延至5年。
在新老劃斷上,也體現了從嚴原則。滬深交易所均明確,擬遵循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對發布前后的銜接事宜作出相應安排。
具體而言,《辦法》發布前,上市公司已被認定構成重大違法行為或者已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并被作出終止上市決定的,適用原規定;《辦法》發布后,上市公司被行政處罰或生效司法裁判認定存在違法事實的,無論其行為發生時點,其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退市情形均適用新規。
抓奇葩年報 多家公司從預盈變臉預虧
近期,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布2017年業績預報,一些企業的奇葩虧損理由著實令市場震驚。對此,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強化對上市公司的一線監管,上市公司必須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部門將一查到底,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此前,獐子島(002069)公告,稱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2017年的業績從預盈調整為預虧5.3億元至7.2億元。理由與該公司在2014年的“扇貝跑路”如出一轍——天不作美。“扇貝又跑路”公告一出,市場一片嘩然。之后,更多企業的“奇葩”虧損理由被公眾挖了出來。
還有一類公司是因為高管被立案調查敲響退市警鐘。ST保千里(600074)公告稱,預計虧損數額“暫無法確定”,受原實際控制人莊敏涉嫌侵占公司利益事件影響,公司下半年經營業績持續下滑。據了解,因莊敏等“前任”作為,ST保千里目前已被監管立案調查。
另外老板“失聯”也成為業績變臉的主要因素。巴士在線(002188)此前預計2017年全年實現盈利1.64億元至2.1億元,結果轉頭就變臉,預計全年凈利潤虧損15.00億元至18.00億元,調整幅度2023.06%。原因則是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王獻蜀失聯。
而“信譽”計提也容易走入財務陷阱。當一個公司商業信譽受損時,會計上需要把損失的等值金錢計算進業績報表。比如,前三季度業績高增長的千山藥機(300216)此前1月29日晚間公告,因對湖南樂福地醫藥公司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3.1億元等,預將導致2017年度凈利潤虧損約2億元。
財務造假市值大幅縮水 金亞科技成創業板“食人鱷”
在財務造假的“不死鳥”中,金亞科技(300028)因為財務造假,會否成為2018退市第一股引發市場關注。雖然公司一度是創業板28“星宿”之一,但自2009年成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以來,不僅市值在近幾年高速縮水,更成為了造假高手。
金亞科技“節節敗退”的導火索始于2015年6月份,當時該公司和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接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被指涉嫌違規,主要是集中在公司財務領域。實際上,金亞科技當時正醞釀收購一家游戲公司股權事宜,但遭監管層調查時間爆出后便“不了了之”。
記者翻閱年報發現,金亞科技凈利潤的數字并不理想,更為嚴重的是,2016年成為金亞科技業績下滑的重要年頭。當年,該公司營業收入1.43億元,比2015年全年營收下滑42.25%,而凈利潤較2015年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05.4%,虧損額達到了2109.83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金亞科技的財務問題就受到政策層關注。2016年年初,金亞科技在自查公告中承認了財務造假。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