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的DS,最近因為一筆增資,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根據長安汽車(12.890, -0.12, -0.92%)在近日發布的一份關聯交易公告,將和標志雪鐵龍集團(以下簡稱“PSA”)一起,向長安標志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APSA”)增資36億元,“促進DS品牌的發展”“堅定不移地打造DS豪華品牌”。
這款“豪車品牌”于2012年6月,通過CAPSA正式國產,進入中國市場。在近6年的時間里,DS品牌的銷量呈拋物線走勢,從2013年的數千輛,到2014年、2015年增長至兩萬多輛,再到2016年降至1萬多輛,2017年的銷量又降至數千輛。
在銷量萎靡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經銷商對DS品牌似乎不再有足夠的信心。
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的數位汽車行業專家表達了同樣的惋惜——進入中國市場后,這款“優雅、豪華”的“法國總統座駕”頻現“水土不服”,以至于走到了銷量慘淡的尷尬境地。
走訪:北京龐大汽車園4S店不再銷售DS車
“現在店里不做銷售,也無法置換車輛,因為暫時是不會進2018年改款后的新車了。”1月29日,法治周末記者在走訪北京市朝陽區東五環龐大汽車園的DS經銷商門店時,該店的一位銷售人員說道。
走訪當日,法治周末記者在現場看到,門店前面的數十個車位已經被各種各樣的社會車輛“占據”,門店周邊長滿了枯草,門店內各個房間的門緊鎖,空無一人,一片狼藉,大廳里停著兩輛滿是灰塵的外地牌照DS車,雜物也被四處丟放。
值得注意的是,該店的玻璃門上貼著一個賬號主體為“北京龐大華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公眾號二維碼,但記者掃碼后發現“該公眾號因違規無法關注”。
法治周末記者按照該門店的公告指示,在200米開外的謳歌經銷店里找到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DS臨時辦公區,只有兩位工作人員在負責DS的相關事宜。
“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不再做銷售了,目前只做保養和維修等售后服務。”前述銷售人員盯著電腦,無奈地搖了搖頭,“因為銷量不好啊,DS在整個中國市場都不好做,都存在銷量不好的情況。”
法治周末記者觀察到,盡管該4S店的DS宣傳牌仍在,但其正門處已經換上了康正汽車集團標識。查詢DS官網發現,該店仍然是DS銷售網點之一。盡管尚未正式退網,但依然能看出,該4S店正在逐漸剝離DS售車業務。
事實上,北京龐大汽車園內DS 4S店的情況并非個案。
法治周末記者在DS官網統計出90家經銷商信息,但部分經銷商已經減少或暫停了DS產品的銷售業務。
曾經在浙江市場有數家經銷商,如今僅剩下金華金菱汽車貿易有限公司4S店,記者嘗試撥打了這家DS 4S店的銷售熱線電話,但該號碼已顯示不存在。
銷量:銷量低迷 “拖累”母公司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經銷商并非希望減弱DS品牌的銷售業務,但因其銷量很難支撐4S店繼續運營,無奈之下只能“斷舍離”。
自入華以來,DS品牌定位于高端,在銷售網絡拓展初期,曾有業內人士透露稱,DS選擇經銷商時,對資金和能力的考察苛刻,尤其在店面投入建設和標準上,要求比照奔馳、寶馬等一線高檔品牌,單店投入為1000萬元至3000萬元。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龐大汽車園的DS 4S店在建店之初,為了配合廠家“法式豪華”的定位,投資達3000萬元,且日常運營費用很大。但DS銷量一直不理想,最差的時候,月銷量僅為六七輛。
2017年年初,長安PSA曾提出過DS“必須完成2萬輛”的目標。但以2017年11月銷量為例,DS 5和DS 5LS分別賣出30輛和44輛,售價較便宜的DS 4S賣掉了98輛,曾經的主力SUV車型DS 6賣出242輛。整個長安DS品牌在2017年11月的銷量僅為414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DS品牌于2014年從雪鐵龍剝離后,2017年的銷量跌幅達到39%,已累計售出52860輛,其中在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跌幅分別達到63%和34%。
受困于DS品牌的市場表現,CAPSA也逐年出現虧損。
長安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CAPSA在2016年年底的資產負債率達到98.68%,截至2017年9月30日,其凈資產變為-3.15億元,處于重度資不抵債的運營狀態;2016年年末,CAPSA營業收入為26.6億元,凈利潤為-16.3億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營業收入變為7.39億元,凈利潤變為-4.1億元。
為了給DS“輸血”,長安汽車與標致雪鐵龍集團于今年年初,向CAPSA增資36億元。這筆注資也成為了DS血液循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因:定位不明晰 在華“水土不服”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DS在華銷量慘淡?即將推出的DS 7能否挽救DS的頹勢?
法治周末記者試圖就上述問題采訪DS品牌官方,但其官網公布的郵箱地址卻顯示不存在。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稱,DS在中國市場表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該品牌基本不被消費者認同。
“DS將自己定位于豪華品牌,自我感覺高大上,但消費者多半不知道這個品牌,對品牌的溢價也不認可。”崔東樹說道,“除了定位問題以外,還有法系車的品牌設計,也很難被消費者認可。DS在中國市場有些‘水土不服’。”
正如崔東樹所說,很多消費者對DS品牌并不知曉。近日,法治周末記者隨機采訪了50位消費者,包括其他品牌的4S店銷售人員、普通車主等,對DS品牌了如指掌的幾乎為零。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也表示,DS在產品定位上并不明晰,其旗下4款車型——4S、5、5LS、6,不僅在命名上無規律可循,而且產品本身定位也很模糊,如DS 4S和DS 5兩廂跨界的定位,就將市場“框”住了,不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心理。
“對于DS品牌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市場陣地。不過,隨著消費者逐漸趨向于理性消費,單純依靠更換代言人,在現階段對于保住市場沒有多大的幫助。關鍵還是要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如提高品牌知名度、社會影響力和二手車的保值能力等。”蘇暉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對于蘇暉提及的二手車保值能力,DS在這方面表現似乎也不是很好。
前述龐大汽車園4S店銷售人員對法治周末記者稱:“現在不是轉賣DS車的時候,可能買進時花了20多萬元,但現在只能賣出去10萬元左右,特別虧。它保值較差,等以后有機會了再置換吧。”
而對于備受市場期許的DS 7,有媒體消息稱,其將于2018年4月推出。但根據法治周末記者的采訪得知,DS 7能否于2018年4月如約上市尚未可知。
“DS 7的量產已經出了,但我們目前還沒有接到關于這款車的任何消息,價格也還沒有公布。”前述龐大汽車園4S店銷售人員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