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股轉系統披露了因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及相關信息披露違規,并且涉嫌非法改變募集資金用途,而給予鴻銘科技、實控人及董事長雷霆、董秘彭丹玉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的公告。此外收購關聯方資產的上述事項,導致了公司的資金鏈斷裂,不得不陷入停產整頓。可是,在上述兩個事件的背后,或許有實控人向投資者轉嫁投資風險的圖謀。
衡陽鴻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鴻銘科技,證券代碼:831419.OC)是一家專業從事油套管專用配套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公司的股票于2014年12月5日起,在新三板市場正式掛牌轉讓。從掛牌伊始,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就是通過全資控股占公司總股本97%的控股股東——衡陽鴻鑫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鑫實業),從而間接控制公司的董事長雷霆,而公司的董事會秘書一職,也由董事兼副總經理彭丹玉長期兼任。
定向增發讓董事長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8月,鴻銘科技披露股票發行認購公告,公司計劃以1元/股的價格,向總計31名投資者定向發行不超過1.18億股,募集資金1.18億元。董事長雷霆直接參與了本次定向增發,出資4,728萬元,獲得公司4,728萬股股份,占增發完成后公司總股本1.23億股的38.44%,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2015年12月,本次定向增發完成,原先的控股股東鴻鑫實業未參加本次定增,繼續持有485萬股公司股份,持股占比變為3.94%,淪為公司第十大股東。
根據鴻銘科技披露的股票發行方案,這次定向增發所募集的1.18億元資金主要用于以下四個方面:其一,3,000.00萬元用于成立全資子公司衡陽金源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搭建新廠房并購置相關拆解設備;其二,3,000萬元用于鴻銘科技新廠房的建設、新設備的添置與廠區整體搬遷;其三,向浙商證券和廣州證券等機構增發500.00萬股,募集資金500.00萬元,以便引進上述券商為公司提供做市商服務;其四,其余部分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違規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收購關聯方
在定增事項完成之后不到三個月,2015年11月18日,由雷霆全資控股的鴻銘科技股東鴻鑫實業,以4,296.96萬元的價格取得位于衡南縣三塘工業園的兩塊國有土地使用權。2016年7月31日,鴻鑫實業將上述兩塊土地使用權評估作價8,618.18萬元,分別以實物出資的方式,注入其全資子公司湖南鴻成鋼管深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成鋼管)和湖南阜裕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阜裕置業)。2016年8月4日,上述鴻鑫實業對兩家子公司的實物出資進行了工商變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家公司都成立于2016年4月20日,在兩塊土地使用權資產注入之前,尚未實繳股東出資,本次資產注入之后兩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合計為8,618.18萬元。同期,鴻銘科技分別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11次會議和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以現金方式收購鴻成鋼管和阜裕置業,合計交易金額為8,618.18萬元。2016年8月5日,鴻成鋼管和阜裕置業完成了過戶的工商要變更手續;當年的9月26日和27日,鴻銘科技向鴻鑫實業分批支付了相應的股權轉讓款,用于支付對價的現金來自于公司增發股票募集的資金。
從鴻銘科技披露的股票發行方案可知,2015年12月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并未約定可以用于購買股權或者購置土地使用權的用途,并且該收購資產事項的相關決策,卻并未經過股東大會的審議,涉嫌違規擅自變更募集資金的使用用途。
根據鴻銘科技2015年年報披露,當期公司總資產約為1.25億元。本次收購關聯方資產的累計交易金額為8,618.18萬元,已經超過上年期末資產總額的50%,構成了重大資產重組,應當履行重組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但是公司對此卻置若罔聞。在未履行重組程序,并且未披露相關決議信息的情況下,公司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行為,而且在上述資產重組實施完畢之后,沒有按時編制并披露相關報告及專業意見,涉嫌違反《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對于上述違規行為,董事長雷霆和董秘彭丹玉都負有直接責任,兩人都未能忠實勤勉地履行職責。
基于以上事實,2017年11月7日,鴻銘科技收到了由證監會下屬湖南省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書》,鴻銘科技、董事長雷霆、董秘彭丹玉和相關高管侯愛忠、雷霖、李可松、單邱平、雷菊分別受到警告并罰款的處分;此后的2018年1月15日,公司、雷霆和彭丹玉又都受到股轉系統給予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并將上述懲戒記入誠信檔案。
資金鏈斷裂,陷入停產狀態
這個收購關聯方資產的項目帶給鴻銘科技的不僅僅是監管層的處罰,因為支出了上述8,618.18萬元的流動資金,公司已經逐步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根據公司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和定期報告披露,從2013年到2017年中期的四年一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22.63萬元、1,039.99萬元、1,197.82萬元、500.96萬元和185.15萬元,整體上持續萎縮;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3.11萬元、-197.37萬元、-108.82萬元、-259.16萬元和-131.55萬元,掛牌之后常年持續虧損。在2015年12月增發股票之前,公司的貨幣資金金額持續保持在幾十萬元的水平上,隨著增發股票的1.18億元注入,才為公司后續的經營和發展帶來了希望。但是隨著2016年“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的實施,公司賬面資金大幅下降,截至2017年6月30日,貨幣資金項目下僅剩7,400元。
2017年11月7日,鴻銘科技發布《關于實施停產的公告》,“因下游行業不景氣,主要客戶訂單減少,為減少損失……決定實施停產整頓”,此次公告預期恢復生產需要1個月的時間。可是在當年12月1日披露的《關于繼續實施停產的公告》中,上述的停產理由中又添加了“公司流動資金緊張等困難情況仍未緩解”這一項,對于何時復產,公司的對外口徑轉變為:“公司擬對主營業務實施暫時性的全面停產整頓,如本次整改持續時間較長,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一定不利影響”。或許2015年12月入股的四家機構和另外26位自然人股東,這時早已欲哭無淚了吧。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