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08:28 | 來源:未知 | 作者:王麗穎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年伊始,公募基金的2017年度數據及排名先后出爐,從規模增長到投資收益,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排名靠前
截止當前,公募基金公司2017年整體規模已出爐。根據東方財富(13.000, 0.00,0.00%)Choice數據統計,2017年度公募基金行業總規模增長超2.4萬億元,約116384.39億元,接連突破10萬億和11萬億大關。
與此同時,各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年度成績單也盡現眼底。其中,在2017年百大公募基金公司規模(非貨幣)排名中,交銀施德羅以672.79億元位列第23名,名次較去年下跌2位,非貨幣基金規模增長量達84.36億元,增速排名第19位。作為老牌的銀行背景的基金公司,這樣的排名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丟份兒。但考量一家基金公司的實力,不能光看“面子”,還要深究“里子”。所謂“里子”,便是2017年其展現的投資回報能力。
整體而言,2017年基金市場表現不俗,87%的基金呈上漲趨勢,僅13%的基金出現下跌。其中,上漲幅度在10%以內是基金市場主流表現,占比63%;另外有19%的基金上漲幅度在10%-30%的區間,5%的基金上漲幅度超過30%。截至2018年1月10日,交銀施德羅旗下的90只成立時間超過一年的非貨幣基金中,僅有3成漲幅在10%以上,另有14只基金尚處于負增長狀態,占比15.5%。
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4日成立,是由交通銀行(6.320, 0.04, 0.64%)和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65%、30%、5%。但即便是很早就擁有外資背景,對其發展的助推似乎也并不明顯。
據天天基金網統計,去年表現最佳的是QDII基金和股票基金,平均收益分別為12.41%和11.53%,混合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平均收益僅為9.67%、2.08%。基于“穩健源自前瞻”的核心價值主張,交銀施德羅一直主打的是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這兩類基金的規模占據了其非貨幣基金規模的近70%。
其中,混合基金體量最大,數量也最多。在35只成立時間超過一年的混合基金中,有不到七成跑贏市場平均收益。同時,不同基金的投資回報也呈兩級分化狀態,最高的一年增幅達59.21%,最差的則虧損21.26%。究其根源,還是在于各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差距。
在交銀施德羅所有混合基金中,投資回報最佳的是由唐倩管理的交銀穩健配置混合A,年增幅高達59.21%。該基金規模在交銀施德羅的基金中排名第二,2006年成立以來換過六位基金經理,在2014年唐倩正式接管前尚處于6個虧損點,如今的亮眼成績正是印證了那句行話——“基金經理就是靈魂”。除了唐倩,由楊浩、陳俊華和王崇三位經理管理的基金均表現突出。
基金經理變動頻繁
與這些優秀經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拖三”墊底的基金經理芮晨,其管理的三只基金全部處于負收益。其中,交銀先鋒(519698)和交銀數據產業(519773)在去年全年的業績排名中以-20.67%和-19.55%分別墊底。
(左圖為交銀先鋒混合,右圖為交銀數據產業靈活配置混合)
記者梳理發現,交銀先鋒和交銀數據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兩只基金之所以投資失利,主要是其去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兩者前十大重倉股完全一樣。均是恒華科技(32.300, 2.94, 10.01%)、盛通股份(12.100, -0.15, -1.22%)、東百集團(8.660, -0.38, -4.20%)、泰格醫藥(34.490, -0.80,-2.27%)、和晶科技(12.950, 0.00, 0.00%)、全信股份(18.880, -0.29, -1.51%)、銀信科技(11.940, 0.54, 4.74%)、聯明股份(15.350, -0.26, -1.67%)、青島金王(17.770, -0.13,-0.73%)、華宇軟件(15.330, 0.10, 0.66%),而且所持倉位也相近,占基金凈值比例均高于68%。不幸的是,以上十大重倉股去年前三個季度跌多漲少,直接導致這兩只基金表現較差。
人才流失也讓交銀施羅德陷入了越來越尷尬的地位,基金經理芮晨的“一拖多”現象并不是個例,此前交銀施羅德基金出現過更為糟糕的情況,基金經理孫超因為出現“一拖八”而引咎辭職,離任日期為2017年6月22日。而一拖多現象也直接導致該公司基金出現重倉股重疊的現象。
除了業績腰斬的基金經理主動請辭,Wind資訊顯示,2017年期間交銀施羅德基金的其他基金經理也頻頻離職,先后折損了三員大將:3月31日基金經理章妍離職,6月13日曹文俊離職,6月22日孫超離職。而明星經理的流失無疑成了導致交銀施德羅2017年業績欠佳的重要因素之一。
債券型基金方面,受2016年10月以來債市的低迷行情影響,在2017年也未見明顯好轉,中證全債指數全年微跌0.34%,所以整體業績差強人意。交銀施德羅旗下29只成立時間超過一年的債券基金中,僅有12只債券跑贏平均收益,8只出現了虧損。
而作為一家有外資背景的基金公司,其QDII基金卻僅布局了3只——交銀全球資源混合、交銀環球精選混合和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前兩只基金去年投資回報均超20%,但規模過小,分別只有0.41億和1.17億,容易出現清盤風險。
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17年的股市慢牛走勢背景下,價值投資者取得了良好收益,海外市場也表現優異。交銀施羅德作為老牌合資基金公司,本應展現出投資特長,2017年其基金業績令人感到十分意外。”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