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0:12 | 來源:未知 | 作者: 周 琳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基金行業“四梁八柱”制度建設更加規范,隨著資管新規落地,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7年,基金行業亮點多多。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和資產管理規模繼續穩步提升,公募FOF產品首次面市,滬港深基金表現亮眼。私募基金實際管理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成績斐然。基金行業“四梁八柱”制度建設更加規范,隨著資管新規落地,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對于基金行業來說,2017年是“穩中求進”的一年。這一年里,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超過4700只,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1.41萬億元(截至11月底數據),與2016年底的3867只、9.16萬億元相比穩步提升。1年間,首批公募FOF(基金中基金)面市,貨幣基金發展迅猛,新型滬港深基金異軍突起,私募行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私募股權基金服務實體經濟取得實效,海外私募基金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隨著資管新規、公募基金流動性管理辦法、私募登記新規等先后發布,基金行業“四梁八柱”制度建設更加規范,信托責任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更加明確。
公募基金亮點不少
基金行業的“全產業鏈”一般包含基金設計、審批、發行、運營、轉型到清盤等環節。2017年,公募基金在“全產業鏈”各環節都取得可喜成績。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7年12月23日,新發行公募基金數量達833只,份額達8905.88億份(以認購起始日計算),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遠超過2013年、2014年同期。
與之相對,2017年公募清盤超過103只,成為歷史上清盤基金數量最多年份。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表示,2017年在收縮委外投資、去杠桿的環境下,委外資金加速離場,部分委外定制基金成為“空殼基金”,公募基金選擇清盤來削減運作成本。2017年6月份,監管層要求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的基金公司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這也倒逼部分基金公司加速清盤。
看運營業績,5大類公募基金業績表現搶眼。金牛理財網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納入統計的4000余只公募基金(截至12月23日)平均業績為8.09%。其中,200余只主動管理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業績為17.95%,2000余只混合型基金平均業績為11.08%,980余只債券型基金平均業績為1.88%,340余只貨幣基金平均業績為3.74%,130余只QDII基金平均業績為15.05%。
2017年9月初,證監會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華夏、南方、海富通等6家公司旗下均有基金獲準發行,華夏聚惠穩健目標風險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南方全天候策略混合基金中基金等6只市場久違的公募FOF產品華麗登場。
2017年是貨幣基金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11月底,貨幣基金數量達347只,規模6.80萬億元,占全部公募基金資管總規模比例超過60%,這一數據已經是貨基規模連續10個月凈增長。
滬港深基金崛起成為公募市場又一大亮點。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與滬港深主題相關的80只基金中,今年以來業績獲得正回報的達75只,平均收益18.8%。目前,全市場滬港深基金規模達562.9億元。
私募基金發展迅猛
2017年是我國私募基金發展的第15個年頭,也是國內證券監管部門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私募基金備案制度的第三個年頭。1年間,陽光私募和私募股權基金在一、二級市場活力迸發。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底,我國正在運行中的私募基金實際管理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元,與公募基金的規模差距繼續縮小。截至2017年11月底,已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超過2.1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6.5萬只,管理基金規模達10.90萬億元。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姚京津認為,2017年A股市場以“白馬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總體漲勢喜人,對股票做多策略的陽光私募構成業績支撐。隨著再融資新規和減持新規的實施,定增融資規模出現下降,給事件驅動策略私募、宏觀對沖私募等構成業績壓力。總體看,股票型私募拔得頭籌,債券、管理期貨(CTA)和市場中性策略表現不佳,與2017年整體的市場行情相吻合。
2017年私募股權基金支持實體經濟成績斐然。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介紹,截至2017年11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764家,已備案且存續運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含FOF基金)21036只,管理規模5.8萬億元,創業投資基金(含FOF基金)4126只,管理規模5500億元,在投項目51125個、在投金額達3.63萬億元,相當于全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1%。其中,投向中小企業的項目數量達34538個,占比67.6%,投向高新技術企業的項目數量達17250個,占比33.7%,初步顯露出優質股權資本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
“四梁八柱”不斷夯實
2017年7月1日,《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實施,4億公募基民、數以千萬計的私募基金持有人以及數十萬家基金機構有了投資者保護的“母法”;10月1日,《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實施,基金公司的流動性風險防范被放到更高位置;11月中旬,《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
除了基金行業大的制度建設,2017年也是私募基金領域自律規則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的一年。一年來,包括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募集管理辦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投資顧問管理辦法、托管業務管理辦法、服務業務管理辦法、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合同指引與內控指引等在內的“7+2”私募自律體系為完善全行業信用管理、監督機制保駕護航。2017年以來,截至12月23日,基金業協會先后發布17批、303家機構失聯名單,有92家私募機構已被注銷登記。證監會專門部署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第4批10起案件,嚴厲打擊私募基金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表示,作為資管行業代表的基金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風險、提高流動性標準、履行信托責任等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的形勢下,正加快步入規范發展的“快車道”。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基金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