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債券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投資者參與債券投資的意愿與需求上升。與此同時,債券違約風險事件也逐漸多發,惡意逃廢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侵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近日,為提高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作為投資者接觸資本市場的直接入口,平安大華基金積極響應“防控債券風險,做理性投資者”債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教育專項活動號召,幫助投資者了解債券投資相關法律法規,普及債券投資知識,提高投資者識別債券風險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平安大華基金表示,債券投資具有天然信用風險的屬性,投資者應避免迷信于“剛性兌付”。進行債券投資時,投資者應當充分關注債券相關信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獨立、慎重、適當的投資決策,選擇適合自己的債券品種,做理性合格投資者。
以E公司2012年發行的數億元公司債(以下簡稱“12E債”)為例。債券發行后,E公司因經營風險增大,業務轉型困難,并存在業績真實性等質疑,經歷了主體及債項評級被下調,債券被停牌的處理。該債券發行三年后,公司無法按時、足額籌集資金用于償付“12E債”本期債券應付利息及回售款項,構成對本期債券的實質違約。
“12E債”的違約風險爆發離不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轉型新業務的不順利,揭示了債券投資天然信用風險的屬性。
平安大華基金提醒廣大投資者,盡管和股票相比,債券由于其償還期限固定、最終收益固定,其市場價格也相對穩定,但仍然具有天然信用風險的屬性。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策前務必先了解債券投資的相關法規和知識,正確評估債券投資風險,明確未來可能遭受的損失,采取適當的方式或策略進行投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