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IPO申請頻現主動撤回,最新案例是“三只松鼠”IPO臨停。
截至12月15日,證監會IPO排隊名單中有511家企業,其中中止審查企業65家,這里面又有50余家屬于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另外有104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邏輯生變,審核內容從注重IPO財務指標到重點關注IPO材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這使得IPO審核方法上更簡單——只要找到核心關鍵的財務指標用反證法和倒推法看是否存在造假。如果發行人對財務指標本身無法自圓其說,無法從邏輯上推導其合理性,這樣的材料就沒有繼續審核的必要性,證監會便以一票否決。這使得有問題的企業更容易被否。
而在風口浪尖,部分企業主動中止或終止IPO審核,背后的一大原因可能是發行人和保薦人發覺目前過會率低、審核趨嚴,感覺自身的IPO材料不過硬、存在過度包裝、過度注水的情況。董登新表示,這說明當前證監會的IPO審核邏輯和做法對市場起到了震懾作用,有利于凈化一級市場。
IPO審核在即卻“臨陣脫逃”
“主考人”出題思路發生變化、“監考”更為嚴格;“報考人”臨陣脫逃,投行等“輔導教練”對“出題人”思路進行再研究。這是企業申請IPO正在上演的現象。
截至12月15日,中止IPO審查的65家企業中,上證所有32家,深圳中小板有8家,深交所創業板有25家。
據證監會披露,企業中止IPO審查的情況分為以下幾種: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的;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的;對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質疑需要進一步核查的;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
有市場人士表示,近期發審委空前嚴厲,為了避開這一風頭,部分待審公司絞盡腦汁拖延時間,其中包括請人“自黑”,然后借機臨停。在65家中止審查的企業中有50余家企業屬于“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情形。
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最新案例是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只松鼠”)。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網站發布補充公告稱,發審委原定于12月13日召開發行審核會議,審議三只松鼠首發事宜,但鑒于三只松鼠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第72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值得注意的是,公告并未明確否決三只松鼠的IPO申請。
市場質疑,三只松鼠或是躲避發審委的嚴厲審核,或是其收入確認方式存在問題。第一財經記者致電三只松鼠,其董秘表示目前態勢過于敏感,之后公司會安排做統一回復。
其他主動撤回IPO審查的公司還包括:新麗傳媒自稱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終止審查是為了準備重新申報;裂帛營業收入連續下滑,但稱計劃進行品牌并購主動撤回申請;回頭客食品、十月媽咪出現業績不佳、持續盈利能力受到質疑等問題,主動撤回申請。
企業漏洞更易被察覺
證監會數據顯示,目前排隊企業中,另有104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申請IPO需要歷經十大環節,“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問核—預審—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后事項審核—核準發行”。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從2012年至今共有503家企業終止了IPO審查。
具體而言,已受理到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55家,已反饋到終止審查的有93家,落實反饋意見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113家,初審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30家;提交恢復審查申請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1家,從中止審查到終止審查的有129家,已披露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61家;已過發審會變更為終止審查的有13家,無變更的有8家。
終止IPO審查和IPO未通過的區別在于,前者并未歷經“上會”,折戟在預審、初審等前幾個階段;后者則是在“上會”這一環節未能通過。
董登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IPO審查終止的原因主要有四類,一是信息造假,IPO申報材料存在過度包裝、注水等問題;二是IPO申報材料不合規;三是申報IPO的企業財務指標未達標;四是IPO申請企業存在負面信息,包括被舉報、環保不達標、偷稅漏稅和法律訴訟等。
董登新稱,過去IPO審核終止多是由于相關公司財務指標不達標或表現不優秀。但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邏輯生變,審核內容重點關注IPO材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
“這使得IPO審核方法上更簡單,只要找到核心關鍵的財務指標用反證法和倒推法看是否存在造假。如果發行人對財務指標本身無法自圓其說,無法從邏輯上推導其合理性,這樣的材料就沒有繼續審核的必要性,證監會便以一票否決。這樣的審核邏輯往往能更容易找到企業的破綻,有問題的企業更容易被否,IPO審核的效率會大大提升。”董登新說。
近期IPO過會率波動較大,從“6否5”到“6進5”。今年截至10月底,IPO未通過率為29%,而11月以來這一比例還在上升。在新股發行核準制下,證監會的IPO審核工作一直備受關注。
董登新表示,部分企業主動中止或終止IPO審核,背后的一大原因是發行人和保薦人發覺目前過會率低、審核趨嚴,感覺自己的IPO材料不過硬、存在過度包裝、過度注水的情況,便主動撤離了。“這說明當前證監會的IPO審核邏輯和做法對市場起到了震懾作用。讓部分不良企業主動退出,有利于提高IPO企業的質量和IPO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形成自律機制,進而凈化一級市場。這對市場和投資人而言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