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09:51 | 來源:未知 | 作者:潘亦純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半年虧損23億規模僅為鼎盛時期三成分級基金緣何江河日下
截至三季度末,148只分級基金規模為1557億元,僅為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華安創業板50降幅最高,達80%,信誠新雙盈的規模也下降79%
《投資者報》記者 潘亦純
牛市中風光一時的分級基金,如今在最嚴資管新規下走向末路。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規定四類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其中就包括公募產品。
這意味著公募分級基金或許難逃轉型或清盤的厄運。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對《投資者報》記者評論稱,“分級基金能夠在市的日子已經不多了。”長盛基金也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從征求意見稿初步理解是公募基金今后不再發新的分級產品。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則表示,上述規定限制了公募基金重新發行分級產品的可能。
所謂的分級基金,指的是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的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而將母基金份額分為預期風險收益不同的子份額,其中,預期風險、收益較低的子份額稱為A類份額,預期風險、收益較高的子份額稱為B類份額,分級基金的優勢是在基金內部進行風險分級,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為何監管層要做此決策?分級基金今后將何去何從?目前市面上的分級基金表現到底如何?
調整組合拳事出有因
實際上,此次監管層發布的《指導意見》并非第一次對分級基金進行調整,早在2015年,股市深度回調之后,監管層就已暫停了分級基金新產品的申報發行。2015年9月30日,中融白酒分級基金成立之后,再也未發行新的分級基金,整個市場的分級基金數量也穩定在150只左右。
2016年11月25日,滬深交易所又發布了《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設立了散戶投資分級基金的門檻。按照規定,自 2017年5月1日,散戶申請開通分級基金相關權限需要在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證券資產不低于30萬元人民幣,并且需要到證券營業部現場以書面形式簽署《分級基金投資風險揭示書》,分級基金逐漸“去散戶化”。
從這一系列調整措施中可以看出,監管層對于分級基金的發展始終保持謹慎。王群航對記者表示,之所以對分級基金進行調整,主要是因為分級基金已經與監管層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的初衷相違背。他進一步解釋稱,發行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投資理財,但分級基金由于其特性,已經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博弈的工具。
長盛基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分級基金分為兩類份額,目的是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類型的產品。作為工具化產品,它在滿足專業投資者的需求方面具有存在的意義。但是整個市場的投資者教育工作需尚待加強,特別是購買了B類份額的普通投資者,他們對B類份額的波動風險包括下折風險認識不足,在極端市場行情下,造成了傷害。因此,對分級基金,做好投資者教育、把握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是非常必要的。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監管層發布《指導意見》是為了更好地完善國內資產管理市場的相關制度建設,更好保護普通投資者。”該負責人補充道。
那么,在《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分級基金今后又將何去何從?從監管層的指導意見來看,雖然對分級基金做出了一些規定,但具體實施措施還未公布。王群航對記者表示,建議規模較大的分級基金轉型,而規模較小的迷你型分級基金進行清盤處理。
申萬菱信基金方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指導意見》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待正式稿發布實施后,我司將嚴格按照屆時的監管要求對旗下分級基金進行妥善安排,并將維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
長盛基金方面也稱,“將繼續按照基金合同和相關管理規定勤勉盡責地管理好產品。”
規模縮水僅剩巔峰時期三成
分級基金雖然已成“明日黃花”,但縱觀其整個發展史,分級基金也曾經風光一時。2007年,我國第一只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正式發行,隨后,分級基金由于數量的增加,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在2015年股市興旺的時候,分級基金B類份額由于其具備一定的杠桿效應,而受到博弈型投資者的歡迎,總規模一度接近5000億元。但在股災之后,分級基金逐漸沒落,呈現出震蕩下降的趨勢。
今年以來,在“去散戶化”的規定下,分級基金更是經歷了規模進一步萎縮的窘況,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市面上總共有148只分級基金(僅統計母基金,下同),截至三季度末,分級基金規模為1557億元,僅為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與去年年末的2027億元規模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跌去23%。
具體來看,98只分級基金的規模出現了下降,華安創業板50基金規模降幅最高,達80%,信誠新雙盈的規模也下降79%至0.23億元。此外,還有中海惠祥分級、中融國證鋼鐵等11只基金規模腰斬,降幅均超過50%。僅有50只分級基金規模出現上漲,國投瑞銀瑞澤中證創業成長、方正富邦中證保險等規模同比上漲幅度較大,分別為71倍、13倍。
148只分級基金半年虧損23億元
從業績上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148只分級基金總虧損額為23億元,其中59只基金出現虧損,總虧損額高達83億元,招商中證證券公司等3只分級基金虧損額均超過10億元,申萬菱信中證申萬證券、申萬菱信中證軍工等基金虧損額也在1億元以上。
某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分級基金母基金都是跟蹤指數的,由于上半年傳媒、軍工、證券行業指數表現欠佳,跟蹤上述指數的母基金自然也走勢趨同。
不過,得益于市場的向好,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業績較好的分級基金,富國國企改革、銀華恒生H股、銀華深證100、鵬華中證銀行、國泰國政醫藥衛生等12只分級基金利潤總額在1億元以上。據了解,這些賺錢的分級基金大多投資于市場表現較好的行業,例如白酒、醫藥、食品飲料等。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