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09: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短期市場開啟調整模式,上周五滬指再度迫近60日均線,創業板指周跌幅達351%,市場人氣低迷,個股極度分化后仍是普跌格局,上周五個股漲跌比達1:10。
臨近年底市場持續承壓,大小非解禁+年底資金面收緊+兩融余額新高增量受限等負面因素接踵而至;茅臺等短期加速狂奔的白馬股回調引發了相關股避鋒芒式退潮,白馬股內部也在分化。總體上,鼓勵價值投資對題材炒作(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持遏制態度,但也不意味著就縱容部分龍馬慢牛變成瘋牛,資金溢出高估值股抱團績優龍馬股雖然已成趨勢,但過分追逐拔高估值+透支業績也并非理性投資,因此適當整固確有必要。但要看到的是,在市場體量增大后大多數非成長股個股已難享指數上漲紅利,反之少部分代表國家利益的“大而美”核心資產+“高富帥”新科技藍籌在成為稀缺投資品后,被資金追捧而享受估值溢價的趨勢已難以改變,短期波動僅會影響上行速率和斜率,但難改其上行方向。
大資金的抱團取暖使以上證50和滬深300為代表的慢牛得到強化,其對資金的虹吸效應不容小覷;新設基金+外資等大機構主導的資金更崇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安全度,其投資風格正在重塑市場新的博弈體系和風格,個股圍繞業績+成長性+政策受益度重新排序仍在重構,IPO+強監管常態化下小市值個股稀缺性下降,大多數失去成長性股將持續被邊緣化。短線在恐慌情緒引發的拋售告一段落后,市場再次大幅下跌空間有限,不宜對后市過度悲觀,在投資者人氣+情緒面改善+技術面尋到新支撐后,應有修復性行情再現。策略上重視資金安全度,在做好防御后再擇機進攻,不宜對基本面+流動性惡化的個股深度參與。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