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09:3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十年滄桑變幻,A股市場發生了質的變化,上市公司數量翻倍、流通市值增超4倍、千億凈利巨無霸出現……
十年之間,A股乳業上市公司發生了哪些變化?行業龍頭依然領跑,跟隨者卻越來越遠,資本追捧者也越來越集中……
盤點十年之間各大上市乳企股價漲幅,伊利股份(27.980, 0.08, 0.29%)漲幅高達532.61%領跑,另一家乳業巨頭光明乳業(14.120, -0.04, -0.28%)漲幅僅為3.67%。對比其他數據可知,這十年時間光明乳業與伊利股份的差距再逐步增大,十年時間伊利股份營業總收入增2.56倍,凈利潤增14.7倍,總市值增長近8倍,而光明乳業營收增1.67倍,凈利潤僅增長3.19倍,總市值僅增0.16倍,網友感慨表示“十年時間伊利股份可謂是碾壓光明乳業!“。
伊利股份與光明乳業的“十年差別”:
看乳企經營中經常用于比較的銷售數據來看,兩者銷售投入比例十年之間也是逐漸拉開差距,伊利股份銷售費用增長1.53倍,光明乳業增長0.59倍。
A股另一大乳企貝因美(10.440, 0.08, 0.77%)自上市以來“日子也不太好過”。貝因美2011年4月份上市,7年時間股價不漲反跌,截止目前股價跌幅達36.66%,與上述兩者(伊利股份、光明乳業)相比,網友調侃表示“貝因美的投資者可能要哭暈在廁所里!”。
從目前貝因美的經營來看,公司日子確實不太好過,數據顯示目前公司虧損超9億元,同時這個曾經擁有國產奶粉第一品牌的公司經歷了“頻繁換帥”、“業績大變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參與價格戰“等事件的沖擊,致公司逐漸失去光環。
伊利股份與貝因美凈利潤對比(2011年-2017年上半年):
2007年時A股僅有3家上市乳企,十年時間主營業務為乳企的企業僅上市4家。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行業分紅嚴重,十年之間龍頭股伊利股份“越跑越快“,而行業最大競爭對手蒙牛乳業(港股上市公司)、A股市場中其他乳業股光明乳業、貝因美、三元股份(6.890, 0.01,0.15%)等表現不盡人意,有三家企業還處于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2007年蒙牛乳業(香港上市公司)是唯一能與伊利股份“抗衡”的乳企,十年過后,蒙牛股價僅漲幅34%,目前凈利潤虧損高達7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蒙牛的凈利潤是伊利股份的一倍之多,十年之后伊利凈利潤是蒙牛的60倍之多,二者的“十年差距”顯而易見。
對于蒙牛的“隕落”,有券商分析認為,蒙牛領導團隊的頻繁變更造成了蒙牛組織架構的屢次更替,影響了公司經營的連續性和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蒙牛的經營發展存在多個痛點,乳業專家宋亮曾表示,蒙牛全面落后伊利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伊利的原料價格較便宜;其次,伊利在高端奶和嬰兒配方粉這些毛利較高的領域做得更大,這是蒙牛目前還無法達到的;第三,在市場新品推廣時運營成本較高也是導致蒙牛利潤率低的一個原因,伊利與渠道商的關系更為穩定。”
乳業上市公司“十年”數據對比:
注釋:蒙牛乳業為港股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表示,近幾年隨著國際奶價不斷走低,乳業整體發展速度放緩。受國際奶業發展環境和我國進口乳制品高增速等多因素疊加影響,乳品企業一直面臨著去庫存壓力大,消費信心不足等突出問題。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