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徐金忠
近期,香港市場漲勢如虹。財匯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10月16日,10月以來恒生指數的漲幅就已經達4.12%,10月16日早盤,恒指漲幅更是擴大至1%,逼近28800點,刷新2007年12月以來的新高。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持續向好,恒生指數震蕩上行的趨勢明顯,這也讓投資香港市場的港股基金獲益頗豐。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有業績記錄的115只滬港深基金錄得平均收益16.70%,只有3只基金收益為負。
在賺錢效應影響下,近期滬港深基金的發行也備受市場關注,此前多只滬港深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不過,基金市場一直存在“好發不好做”的現象,在近期港股市場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高位“上架”的新發基金能否有獨特的投資技能,成為投資者關心的話題。專業人士認為,港股基金站在風口,更是站在拼實力的關鍵位置。
港股產品高歌猛進
港股市場今年以來風景獨好。截至10月16日,恒生指數漲幅達30.41%,僅10月以來恒生指數的漲幅就已經達4.12%,10月16日早盤,恒指漲幅更是擴大至1%,逼近28800點,刷新2007年12月以來的新高。港股市場的優異表現,讓借助兩地互通機制布局港股市場的公募基金收益頗豐。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有業績記錄的115只滬港深基金錄得平均收益16.7%。其中,東方紅滬港深混合、嘉實滬港深精選股票、廣發滬港深新起點股票、中海滬港深價值優選混合等明星產品更是業績喜人,風頭正盛。
港股基金表現突出,也引得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其中,新發行的港股產品,包括滬港深基金日益增多。在港股市場一片漲聲的背景下,港股基金的發行大多良好,此前就有數只滬港深基金提前結束募集。
高位上市新基金面臨考驗
近期,同樣有多家機構重點推出自己的滬港深基金產品。例如,工銀瑞信打造的旗下第2只滬港深主題基金——工銀瑞信滬港深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近期開始發行。此外,正在發行的滬港深基金還有匯添富港股通專注成長等,加上此前順利發行的滬港深基金,港股市場“新兵”不少。但在基金業一直有“好發不好做”之說,雖然港股市場依然漲勢如虹,但業內人士已開始關注在相對高位新“上架”的港股產品如何作為,如何體現自己的競爭優勢。
近期發行的滬港深基金多背靠“大樹”。“今年以來,機構多看好港股市場機會,但是真正發行并管理滬港深基金,需要實力雄厚的基金機構和管理人,所以一直以來,參與港股市場的多是內地的大型機構。近期,新發行港股產品的也是這類大機構。在當前港股的高位狀態,這類新基金的壓力并不小。據我了解,新產品和次新產品的管理人正在調節自己的投資節奏,預計部分新基金成立后,其建倉節奏和港股/A股的資產配置等,將不得不做動態調節。”有銀行系基金人士表示。事實上,記者從次新港股基金經理處了解到的信息也顯示,港股市場的短期快速上漲,正在考驗基金經理的投資技巧,投資標的的優選和投資節奏的控制,成為基金經理不小的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