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03:4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工業品期貨與相關資源股雙雙出現調整,觀察今年以來股票、期貨盤面表現,二者呈明顯的正相關性。眼下,周期股面臨“三季報”行情支撐,大宗商品會否同步給以支持?
熱度尚未散去
數據顯示,三季度有色金屬板塊漲幅超過28%,大幅領先市場其他題材。鋼鐵板塊以近20%的漲幅排名第二。分析人士認為,國內供給側改革深化、環保限產是本輪行情發動的主要驅動力,供給端發力之下資源品大幅漲價明顯提升了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股期市場工業品資產同步大漲。
據機構統計,截至節前,滬深兩市已經有近四成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從預告披露情況看,鋼鐵、化工盈利增長持續,周期股業績維持較高水平。
另外,近20個交易日熱門行業排行顯示,周期股仍然是資金流入最多的板塊之一,其中有色冶煉加工、鋼鐵、煤炭等行業榜上有名。可見,市場對周期股的關注熱度并未散去。
從股票、期貨盤面觀察不難發現,6月份以來,大宗商品中煤炭、鋼鐵、有色期貨與股票市場的聯動性十分明顯,包括啟動時間點與漲幅同步性頗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的“金九”旺季,大宗商品表現并不是很好看。由于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各維度普遍環比回落,打壓市場樂觀預期,期市工業品價格高位回落,周期股則自9月12日以來普遍出現調整,鋼鐵、有色、采掘等行業跌幅居前。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廖凌、鄭愷、曹柳龍表示,決定周期股中長期預期的政策因素包括需求端的地產調控、財政刺激,以及供給端的去產能,今年比較有利的因素在于后者的執行較為嚴格,部分行業(典型如煤炭、鋼鐵)講出了資產負債表修復的“大故事”。
他們認為,供給端去產能的堅決推進跟本輪經濟景氣度較強有較大關聯,政府“穩增長”壓力不大時,從而為供給側改革等其他目標提供空間;而進入三季度之后,經濟增速的下滑加大了“穩增長”的必要性,政策權衡下的供給側改革“加速度”會趨于下降。目前來看,政策大幅轉向或流動性收緊存在一定難度,但是預期會發生“二階”變化,將導致后續周期股的反彈趨于分化。
業績仍是配置主線
對于9月份周期股的回落會否成為板塊持續回調的開端,川財證券分析李皓舒認為,短期內對周期性行業業績無需過度擔憂。“盡管經濟具有回落風險,低庫存背景下供給側改革的持續使得經濟短期仍有韌性,疊加三季度的消費旺季大概率使得周期性行業業績改善短期內持續。”
對于未來資源股配置,李皓舒認為,首先,業績仍是主線,隨著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密集發布,多家周期行業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改善。在經歷前期調整的背景下,周期股的風險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盈利超預期的周期股仍然具有機會。其次,基本面來看,在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的情況下,周期性行業產能投放的預期并不強烈,煤炭,鋼鐵等供需緊平衡的局面短期難以打破,疊加環保政策的影響,周期品的價格仍有韌性。第三,從盈利來看,財報預告顯示三季度周期性資源行業依然景氣最高。第四,從估值角度來看,鋼鐵、煤炭等周期板塊的整體估值提升幅度不大,隨著年底估值切換,估值仍存在一定優勢。
山西證券分析師麻文宇建議投資者以穩健配置為主,關注前期滯漲或經歷深度調整的、基本面存在一定預期差的板塊,中長期依然看好周期行業,周期品的需求端顯現韌性,而供給端在供給側改革與環保督查的雙重壓力之下繼續收縮,供需面趨緊將推動價格繼續走高,中、上游公司報表的修復仍有空間,同時周期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馬太效應將會日趨明顯,行業龍頭的優勢地位將越來越凸顯,中長期看可持續性極強。
“投資者宜參與資產負債表修復行情為主,在一個可持續的商品價格區間尋找低估值的個股,重點看鋼鐵、電解鋁、稀土、分散染料、PVC、農藥、純堿、造紙等低估值龍頭。化工行業應成為周期板塊中的首選。首先化工行業較其他板塊上漲幅度較小,具備一定的補漲動力。其次,美國受颶風影響較為劇烈,化工產能被嚴重破壞,化工品國際市場供給嚴重縮水,未來有望迎接一輪較大幅度的漲價。相關行業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麻文宇說。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