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證監會的一紙罰單揭開了三年前舊案面紗,上市公司保千里(11.480, 0.00, 0.00%)通過九份虛假內容的協議,讓重組資產評估值平空虛增2.7億元。根據證監會處罰事先告知書,2.74億元的虛增金額,致使被借殼的中達股份支出股份對價達1.29億股。
彼時,中國經濟網曾發表《中達股份30億高價賣殼 兩人精準買入疑涉內幕交易》,質疑保千里30億元的資產預估值被嚴重高估。借殼前三個月的股權交易顯示,保千里估值僅為5.3億,有分析人士直接指出,“保千里根本不值30億。”
根據證監會披露,保千里借殼時通過提供虛假協議、虛增評估值的行為,讓原始股東大受其利。
按持股比例計算,保千里實際控制人莊敏約獲得1.29億股中的8000萬股,股東陳海昌、莊明、蔣俊杰三人獲得近1040萬股、400萬股、260萬股。
以保千里7月20日收盤價11.48元計算,莊敏多獲得股票市值為9.18億元,陳海昌、莊明、蔣俊杰三人則多得股票市值為1.19億、4592萬和2984萬。
而上述的陳海昌、蔣俊杰,是在當時中達股份宣布重組方案前的12天,突擊入股保千里8%和2%的股份,當即資產增值2億元,市場當時就有猜測此次買殼存在內幕交易。
監管層的處罰是對上市公司罰款40萬元,實際控制人莊敏被罰60萬元,加上相關責任人的罰款,總計罰款235萬元。
保千里目前市值是280億,僅僅通過幾分假協議,實際控制人就多得了9.34億市值的股票,違法成本實在是太低,并且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近年來,通過虛假協議虛增資產的造假行為屢見不鮮。例如財務造假上市的萬福生科,監管層把萬福生科及公司有關責任人、保薦機構平安證券、審計機構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及湖南博鰲律師事務所等通通罰個遍,但卻沒有讓其強制退市,給出了只罰款、不退市的最終裁定。
很明顯,相比監管層的處罰,造假獲得的利益要高出太多,特別是《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中,提到欺詐發行公司與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實施強制退市制度。
萬福生科雖然后來淪為一家殼公司,但聯想控股下設的佳沃集團有限公司卻看中了這塊上市公司的招牌,在今年6月萬福生科更名為佳沃股份(35.300, 0.00, 0.00%)。可以說,萬福生科的殼被盤活,使得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震懾力銳減。
造假者成為A股市場的贏家,對于小股民來說極不公正,損不足以奉有余。健康的資本市場,應該讓處罰與收益匹配。惟其如此,小股民輸得心服口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