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英飛拓(002528,SZ)發布2016年年報。年報顯示,2016年英飛拓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1億元,較2015年同期下降715.55%。
記者注意到,這不僅僅是英飛拓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并且該虧損額超過了英飛拓上市后2011年至2015年的凈利潤。
前5年凈利約2.2億
資料顯示,英飛拓于2010年12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視頻監控系統、光端機等電子安防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收購了北京普菲特廣告有限公司之后,英飛拓開始布局互聯網數字營銷。
英飛拓披露的2016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9.79億元,同比增長9.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21億元,較2015年同期下降715.55%;當期英飛拓扣非后凈利潤為- 4.29億元,較2015年同期下降739.19%。
記者注意到,2011年至2015年,英飛拓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4275.43萬元、1346.10萬元、6198.76萬元、3359.00萬元以及6836.67萬元。盡管凈利潤波動較大,但是此前從未出現過虧損。此外,英飛拓上市5年的凈利潤之和約為2.2億元,2016年一年的虧損額甚至超過了英飛拓上市5年的凈利潤總和。
1月14日,英飛拓就曾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2016年年度預計凈利潤由6000萬~7000萬元修正為預計虧損4億~ 4.5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英飛拓解釋稱,Swann子公司加大了市場營銷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進行業務升級,收購Swann產生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會在2016年底出現減值情況。同時,杭州藏愚科技在2016年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進行戰略調整,全面推進從電子安防產品提供商到系統解決方案集成商的轉型,項目周期變長,預計藏愚科技2016年業績承諾無法完全實現。因此,英飛拓預計Swann、藏愚科技將計提較大額的商譽減值,從而對公司2016年度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商譽資產余額也相應大幅降低。
4月27日記者致電英飛拓證券部,英飛拓證代告訴記者,“收購標的業績沒達標,商譽計提減值的時候有披露評估報告。此外公告中也有披露藏愚科技業績未達成的原因。
實控人一年時間多次減持
記者注意到,公司控股股東以及實際控制人曾多次減持,減持價格均高于2017年5月2日6.20元/股的收盤價。
2016年5月25日,英飛拓發布公告稱,為了支持本公司發展、公司日常經營所需和員工持股計劃,持有公司股份3.21億股(占英飛拓總股本比例34.72%)的控股股東JHL INFINITE LLC、持有公司股份3.15億股(占總股本比例34%)的實際控制人劉肇懷計劃自2016年5月27日起未來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463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5.01%)。
隨后在2016年9月22日,英飛拓發布公告稱,實控人劉肇懷于2016年9月21日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股票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918%,減持均價為8.27元/股。
2016年11月14日、16日,劉肇懷再次先后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股票3300萬股和971.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1622%和0.9307%,減持均價為7.37元/股和7.42元/股。
不過,11月的兩次減持與公司的一項收購有關。英飛拓收購標的公司以后,標的公司的部分股東需要購買英飛拓的股份。
在完成2016年5月份披露的減持計劃后,英飛拓再次于11月30日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減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為支持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和公司運營發展所需,JHL INFINITE LLC及實控人劉肇懷,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總股本比例5.50%。
隨后劉肇懷先后于2017年3月6日、3月13日以6.21元/股及6.22元/股的價格分別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92.24萬股及2704.18萬股至為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專門設立的證券賬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6月,有多個高管也進行了減持。財務總監廖運和因個人資金需求,于2016年6月16日以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股票6.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067%。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沖因個人資金需求,于2016年6月17日以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無限售流通股股票9.5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103%,減持均價為9.03元/股。
變臉背后
承諾未兌現業績偏差大 英飛拓子公司狀況不斷
從2011年開始意氣風發“買買買”不斷并購的英飛拓(002528,SZ),2016年卻受累于近年來收購的標的公司。
英飛拓2016年一年的虧損額超過了英飛拓上市后2011年至2015年的凈利潤之和,業績大變臉的背后,是多個收購標的無法完成2016年業績承諾。比如,2015年收購的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藏愚)2016年業績實現率僅為9.56%。此外,英飛拓此前收購的澳洲子公司Swann,2016年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達3.52億。
子公司Swann業績不及預期
近年來,英飛拓一直進行海內外企業并購,其先后并購了MarchNetworks、Swann、藏愚科技及互聯網營銷公司普菲特。2015年6月10日,英飛拓就曾在官網發文《我們在并購之路上不會停止腳步——劉肇懷》,表示正通過資本市場實施并購戰略,延伸產業鏈,做強品牌。
英飛拓的第一個海外并購要數MarchNetworks。2011年12月,英飛拓公布重大資產收購預案,以5.56億元全面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MarchNetworks。2016年年報稱,子公司March正繼續發展銀行、零售商場、交通等專業市場,鞏固龍頭地位,利潤頗豐。
MarchNetworks之后,英飛拓開始不斷地“買買買”。2014年10月,英飛拓公告,擬以現金方式支付7.29億元收購Swann97.5%的股份并代標的公司償還其特定債務,收購理由是Swann公司在北美、澳大利亞和歐洲等DIY安防視頻監控產品領域已獲得領先優勢,而民用安防工程多為DIY,本次收購能夠豐富公司現有業務類型和產品組合,與公司目前的行業市場區劃形成很好的互補效果。
可惜Swann并未能給英飛拓帶來超額利潤。2016年年報顯示,由于Swann公司2016年業績與預測偏差較大,計提了較大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據沃克森(北京)國際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公司應對投資Swann產生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3.52億元。
針對為何收購Swann時沒有進行業績對賭,記者于4月27日致電英飛拓證券部。英飛拓證代告訴記者,“國外的收購標的在收購時沒有業績對賭,業績對賭在國內會有,國外沒有。當時收購的時候是根據評估估值及盡調之后確定的價格。”
易界網高級投資副總裁李佳告訴記者,一般國外并購交易不太有業績對賭的做法。在國外,大部分都是成熟的投資者,也就是說標的公司假設買家在前期的交易溝通和盡職調查時,就對賣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判斷,并且這個判斷已經反映在了估值和報價之上。比如你覺得這個公司未來的業績沒有那么快,那你就給低一點的估值。所以國內企業應該對此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前期溝通和盡職調查的時候做好充分的工作再進行交易。
藏愚科技業績再次低于承諾
除購買Swann外,2015年2月英飛拓再次發布資產收購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合計作價2.1億元收購藏愚科技。
藏愚科技全體股東承諾,其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經審計的考核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300萬元、3000萬元和3900萬元。
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藏愚科技因按業績考核方法調整,調整后的考核凈利潤為2197.55萬元,低于當年承諾凈利潤102.45萬元,業績實現率為95.55%,已進行了業績補償。2016年藏愚科技按業績考核方法調整后的考核凈利潤為286.78萬元,低于當年承諾凈利潤2713.22萬元,業績實現率為9.56%,英飛拓稱,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在行業參與者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市場背景下,藏愚科技順應行業趨勢由設備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盡管藏愚科技在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領域有一定項目經驗,但依然項目周期拉長;另一方面,其2016年重點發力的幾個區域項目因招投標進度緩慢,盡管藏愚科技積極推進,但未如預期形成收入。因此2016年未能實現業績承諾。
針對業績補償的進展,英飛拓證代告訴記者,“今天(4月27日)才披露的公告,剛開董事會,董事會通過之后還有股東大會,股東大會通過之后再實施補償方案。現在處于董事會審議通過階段。”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2016年英飛拓還收購了上海偉視清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偉視清)60%股權,上海偉視清承諾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考核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500萬元及600萬元。經審計,上海偉視清2016年實現的調整后的考核凈利潤為80.55萬元,承諾實現率為80.55%。
行業觀察
安防巨頭企業忙“出海” 行業利潤下滑,亟待創新升級
英飛拓海外并購并不是個例,近年來不少安防企業紛紛選擇“出海”。CPS中安網發布的《2016中國安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2016安防海外市場總產值為518億,增速達到48%,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業界“巨頭”也正加緊布局海外市場。
安防企業“出海潮”的背后,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加劇、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多重問題。有安防從業者表示,隨著技術走向成熟,低價策略成為不少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有些產品只有一兩塊錢利潤”。
一位做海外代加工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兩年做海外市場還能賺到錢,但現在競爭很激烈,很多大廠商進來,也不好做了。”
行業巨頭出海守土兩不誤
根據《2016中國安防行業調查報告》,2016安防海外市場增速達到48%,遠高于安防行業11%的整體增長率。海外安防利好,安防企業加大了海外投入。
近日,記者走訪深圳最大的安防市場,在此發現不少國外商家在采購商品,經銷商則操著一口流利的外語跟海外客戶交流。一位做海外代加工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兩三年前開始做海外代加工,來自東南亞、印度、中東等地的客戶居多。
“前兩年做海外市場還能賺到錢,但現在很多大廠商進來,競爭很激烈,(生意)不好做了。”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近年的年報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行業巨頭把“全球化”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凸顯在公司經營戰略當中,足以見對于海外市場的重視程度。
2016年,海康威視海外市場營收占總營收比重的29.32%,國內市場營收占比為70.68%;大華股份海外市場營收比重則接近40%。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曾表示,海外業務在公司的地位越顯重要,大華從2014年開始國際化,整體思路是堅持本地化,從跨國貿易轉型為本地業務深耕。
但國內市場在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的營收中仍占較高比重,他們的“主戰場”還是在國內。相比之下,英飛拓2016年海外市場營收占比為75.34%,遠遠高于其他兩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英飛拓國內營收沒有明顯的提升,維持在2.3億元左右的規模。
“價格戰”加劇利潤空間小
安防企業“出海潮”的背后,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加劇、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多重問題。
業內人士張先生對記者表示,安防企業“出海”現在基本上已經成為主流趨勢,盡管國內市場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但價格競爭非常厲害,導致市場利潤下降,許多企業不得不到海外市場去發展。
《2016中國安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安防行業增長率較2015年有所放緩,進入更平穩的發展時期。有安防從業者稱,隨著技術走向成熟,低價策略成為不少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2014年左右一個(監控)攝像頭能賣到400多塊,但現在只能賣到一兩百,甚至有些型號幾十塊錢就甩賣了。很難賺錢,大部分產品只有一兩塊錢利潤。”
近年安防行業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增長有所放緩。海康威視安防行業毛利率2015年下降4.32個百分點,2016年僅增長了1.48個百分點;2016年英飛拓毛利率下降1.94個百分點,中安消毛利率更是下降了22.08個百分點。以樓宇對講為主營業務的安居寶,2013~2016年連續多年毛利率都呈下降趨勢。
張先生還提到,市場上的安防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通常一家企業有新品出來,其他幾家很快就有類似的產品出現了。”再比如,市面上的監控攝像機,不少品牌的同類設備性能甚至外觀都差不多。他表示,雖然行業每年在技術上都有進步,但“缺乏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很多都是在講概念。”有行業分析師認為,產品同質化加劇了整個產業的內部競爭,低價策略成為眾多缺乏核心競爭優勢企業的唯一競爭手段,企業的獲利空間不斷受到擠壓。這使得企業能夠用于研發新技術的資金有限,新品產出能力必然隨之降低。由此陷入了“低質—低價—低質”的惡性循環,企業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