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項:MSCI啟動新一輪市場征詢,其中包括是否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超市場預期的是,基于“互聯互通”為框架的新方案被提出。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評論:MSCI去年否決將A股納入其新興指數后,內地監管層和MSCI方面后續的表態,使市場預期落入低點。據媒體報道,今年年初, MSCI主席兼行政總裁Henry Fernandez曾表示:“如果中國進一步實施資本管控,中國股市完全納入MSCI指標指數的進程可能停止。”而之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1月19日出席達沃斯論壇時提到,中國與MSCI在股指期貨上的觀點存在分歧,中國并不急于加入MSCI全球指數。這使MSCI是否會納入A股進入僵局,市場預期進入低點。
MSCI曾提到的3點限制,本質上改善有限。MSCI曾在去年市場征詢后提到A股的3個問題,即1)QFII 每月資本贖回不超過上一年度凈資產值 20%;2)交易所停牌新規的執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3)中國交易所對涉及A股的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這些問題成為MSCI納入A股的最重要阻礙。目前為止,雖然停牌公司慢慢恢復正常(但中國內地停牌公司占比依舊全球最高),QFII每月20%的贖回額度和境外A股產品審批等還未得到圓滿解決,改善有限。
新的框架被提出,以“互聯互通”股票池進行納入。超市場預期的是,MSCI在今年的市場征詢中首次提出以“互聯互通”作為納入的框架,而非之前基于QFII/QRFII的通道。“互聯互通”制度在資金開放的3點最核心層面:額度限制,投資者限制和進出鎖定限制等,都較之前的QFII/RQFII通道有明顯優勢,有效解決資金自由進出的問題。
具體而言,“互聯互通”框架與之前的QFII/RQFII還有3點主要不同。其一,離岸人民幣匯率將作為指數計算的基準匯率,而非之前的在岸匯率;其二,被納入的A股將僅為在“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大盤藍籌(愛基,凈值,資訊),而非之前全部A股大盤藍籌(按MSCI的計算標準);其三,A-H同時上市的公司只有H股部分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及中國指數,而非之前的同時包括A-H兩地股票。
我們預期今年MSCI納入A股概率為60%,示范效應大于實質沖擊。在新的計算方法下,將有169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比之前的448只明顯減少(主要因為A-H同時上市的股票現在只有H股會進入指數)。按照5%的權重計,初次納入后,A股將占新的MSCIChina的3.7%權重(之前是1.7%),對A股而言更多是示范效應,港股(H股、紅籌股和P股)將占新指數的76.1%(之前是74.6%)。
滬港深三地市場一體化。我們曾提到,應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寬度來看待MSCI的決議背后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MSCI若納入A股,背后更重要的意義是滬港深市場一體化,而這一進程一直在推進中。不論是MSCI不納入A股,抑或是在新的“互聯互通”框架下加速納入A股,兩地市場都將逐步邁向統一市場。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