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3月21日發布2017年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在房價預期與購房意愿方面,52.2%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4.9%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據悉,該調查結果來自全國50個城市2萬戶城鎮儲戶。雖然超半數居民認為房價難以接受,但仍有超兩成居民打算在近期買房。央行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2%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0.6%的居民預期“下降”,12.6%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占比為22.9%,較上季提高2.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購房意愿連續四個季度出現提升。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居民購房意愿分別為15.1%、16.3%和20.1%。而今年一季度22.9%的數據創下自2007年一季度以來的新高。
房價與房貸政策和房貸發放關系密切。海通證券(14.960, -0.21, -1.38%)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房地產和金融市場是密切關聯的,金融去杠桿影響最大的就是地產市場,一是影響房貸數量,另外一個是影響房貸利率。
從房貸歷史數據來看,去年全年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2.65萬億元,其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占比達到45%。
對于高企的房貸數據,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兩會上表示,去年,房地產信貸里面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個人購房貸款。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買房子,同時,在一些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住房庫存比較多,有助于降庫存。但是反過來說,在一二線城市又容易使住房價格上升。總體來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
央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稱,今年個人房貸新增貸款的占比預計會下降到30%以內,相對于2016年的45%左右占比來說將會明顯下降,同時增速也將下調。
今年1月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量仍達到6293億元,而最新公布的2月數據顯示,新增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3804億元,環比1月的6293億元降幅明顯。
姜超指出,如果今年全年房貸占比只有30%,比去年縮水1/3,而前兩個月房貸超發,那么未來的房貸一定會大幅萎縮。按照這樣目標調控,房地產銷量一定會下降,前兩個月的回升只是曇花一現。
事實上,從去年8月開始,部分城市逐步對住房貸款政策進行小幅調整。在上海多家銀行陸續將首套房的最低利率折扣上調為9折后,北京、廣州、深圳、天津等地陸續跟進。
有數據顯示,2月全國533家銀行中,提供9折以下優惠利率的銀行有99家,比1月減少29家,占比18.57%,其中89家銀行提供8.5折優惠利率,5家銀行提供8.2折優惠利率,2家銀行提供8.7折優惠利率,3家銀行提供8.8折優惠利率。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貸款收緊的趨勢仍將延續。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表示,房貸審批時間以往是10個工作日左右,目前審批周期確實有所延長,不過一般不會超過20個工作日,其他銀行大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審批時間做出調整。
此外,有消息稱,近日央行下發《做好信貸政策工作的意見》一文,其中對于房貸政策,文件明確要求: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督促其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