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又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示。
“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60%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而去年1600萬人進城落戶,則意味著在“十三五”的第一年,我國向實現上述2020年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對于今年的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
支持特色小城鎮發展
回顧去年以來政府的主要工作時,李克強表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又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發展的協同疊加效應不斷顯現。而對于今年的目標,李克強明確提出,要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今年兩會上再次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這也將是改革紅利中非常重要和顯著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勞動力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并拉動內需。
有業內專家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戶籍制度改革將從非農勞動傾向、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拉長人口紅利。改革后,勞動力能夠充分流動,通過優化勞動力配置,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今年兩會上建議,“十三五”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不應在原有制度上修修補補,不能把“暫住證”換個牌子變成“居住證”,也不能長期實行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雙軌制”,而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到2020年讓城鄉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
支持進城人員購房需求
推進城鎮化,不僅要關注城鎮化的規模,還應關注城鎮化的質量。在農民進城落戶的背后,還需要醫療、住房、教育等配套服務。
然而,去年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商品房價格快速上升,也讓部分有意愿進城的人員“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另一面,在部分三四線城市,仍然面臨一定的庫存壓力。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同時,要因城施策去庫存。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也在兩會上表示,應在政策引導、制度建設、保障供應、城市群協同發展等方面入手,從根本上抑制炒房的沖動,把房子的金融屬性降至最低。他同時表示,2017年是房地產平穩發展之年,希望政府適當增加土地入市,推動滿足市場供應,化解供需矛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