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銀瑞信剛剛成立了一只909億元規模的新基金,堪稱國內公募產品發行史上單只成立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一位中小基金公司人士感慨,一只基金就等于我們公司仨。
基金君就想知道,在工銀瑞信做銷售是一種什么體驗。
909億元規模的基金
募集戶數為223戶
今日,工銀瑞信發布公告,募集了三天的工銀豐淳半年定開債券正式成立,募集戶數為223戶,剛好超過了公募基金成立的200戶紅線,平均每戶認購4億元,成立規模為909億元,是國內公募基金史上新成立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產品。
工銀豐淳半年定開債券的管理費率為0.3%,基金君算了算,管理費一年就有2.7億元。
再來看一組數據。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工銀瑞信豐淳之前,近年來,公募行業首發規模較大的是由華夏新經濟、嘉實新機遇混合等5只“國家隊”基金創造,首發規模均為400億。
除此之外,首發規模超過300億的還有這些基金:嘉實策略混合(419.17億),華夏全球股票(300.56億),工銀7天理財債券(392.52億),華泰柏瑞滬深300(3463.483, 5.05, 0.15%)ETF(329.69億),工銀泰享三年理財債券(300億)。
當然還有一段往事。2007年上投摩根的QDII基金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發行時,認購超1000億元,但最終啟動配售比例,將首發規模控制在295.68億元。
縱觀公募基金的規模,排名最為靠前的多為貨幣市場基金,偶爾也有純債基金穿插其中。很多銀行委外資金通過公募以中長期純債基金的方式存在,目前來看,市場上超過200億元規模的基金有11只,均來自銀行系。規模前五大中,工銀瑞信旗下基金占據三個席位,工銀瑞信恒享以379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二。
一只基金就超過了89家基金公司的規模
如果你對900億元規模的基金還沒有概念的話,基金君告訴你,這樣的一只基金,就超過了很多小基金公司的總規模。
基金君在年初的時候發過一篇文章《慘烈大洗牌!2016年公募基金規模排行榜(完整版)》,里面有詳細的基金公司排名情況。
其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有24家基金公司,排名28的融通基金公司的規模還不到900億元。規模最小的十家基金公司加總也就64億元。工銀瑞信單憑這只基金,就可以躋身公募規模前30名。
Wind資訊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11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業務總規模超過909.54億元的只有27家。也就是說,這一只基金就可以將其余89家基金公司的公募總規模拋在身后。
疑似委外基金
種種跡象表明,顯示這可能是一只委外基金。
1、募集的天數為:2月21至23日,也就是三天立馬募集了900億。
2、剛過紅線的募集戶數:223戶,其中還有基金公司員工自己的認購,但金額你猜猜多少?只有3000多元。
3、發行渠道單一:該基金的基金份額發售公告顯示,本基金的發售渠道為本基金的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直銷機構為本公司直銷中心,其他銷售機構包括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常情況下,基金公司會尋求多家機構渠道代銷產品,以期募集成功,渠道包括銀行、券商以及第三方銷售機構。
4、遠低于行業平均的管理費率:一般的純債基金管理費為0.8%,工銀豐淳的管理費為0.3%,遠低于一般的純債型基金產品。
而盡管工銀瑞信并未將該基金定性為委外基金,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工銀豐淳八九不離十是委外基金”。至于近千億的資金來源,業內猜測多指向工銀瑞信基金的股東方工商銀行(4.680, 0.00, 0.00%),且較大可能來自工行自有資金。
規模差距越拉越大
基金君看到上海某公募人士感慨,建議銀行系基金公司單獨排名,其他公司不僅行動跟不上,想象力都不夠。
股東背景強大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在委外需求的驅動下,增速迅猛。截至去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四家銀行系公募,天弘依舊憑借余額寶規模最大,緊隨其后的便是工銀瑞信,規模已經甩第三名1000多億。排名第三至11名的基金公司規模差距并不大。第三名易方達和第四名華夏僅差150億元。第六名建信和第七名博時僅差0.6億元,第八招商和第九中銀之間也僅相差102億元。
隨著委外的收緊,以及公募公司之間為了規模拼盡全力,公募排名之間的爭奪也是愈演愈烈,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基金君列出了規模上千億的公募基金公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