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 10:26 | 來源:未知 | 作者: 李潔雪 深圳報道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樂觀派機構投資人認為,委外產品暫停審批只是暫時剎車。
樂觀派機構投資人認為,委外產品暫停審批只是暫時剎車。銀行資金的需求還是很旺盛,市場并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可以選擇,未來肯定還是要繼續做的。
自2016年底開始,基金產品注冊核查趨嚴之風不斷擴散,委外產品成為其中重點。隨著針對委外定制產品的監管措施出爐后,委外產品的申報審批不久即進入暫停狀態。
據了解,自去年底至今,委外審批一直處于擱淺狀態。鑒于此,基金殼資源迅速受到委外資金追捧,然而由于存量有限,多家基金公司透露,目前殼的數量已經十分緊張。
在此背景下,有基金公司嘗試“拼單定制”的模式,但其背后涉及細節的復雜也讓這一模式存在爭議。
在監管態勢不斷趨嚴的2017年,委外產品未來會如何處理,委外市場是否會延續去年的爆發之勢,目前仍存較多不確定性。而這背后,監管的風吹向何方,將是關鍵影響因素。
委外審批擱淺
去年11月底,監管層對委外定制產品的注冊提出明確的監管措施,隨后不久,委外定制的純債債基和靈活配置型基金的申報進入停止審批狀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去年底因批量申報新產品而收到暫緩產品申報的“窗口指導”的基金公司,已于今年農歷新年前后恢復了普通公募產品的申報,但委外產品的申報卻仍處于停滯狀態。而不止上述公司,目前公募全行業的委外定制產品申報都未能重啟。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機構部人士趙敏(化名)表示,“委外審批其實從去年底就停了,我們也挺著急的,因為銀行一直都有需求,我們也有催產品部上報產品,但委外產品能否繼續申報終究得看證監會的態度,目前還不確定。”
事實上,進入2017年以來,監管態勢升級的氛圍不斷加重,在防控風險的大背景下,委外究竟應如何處理或仍需一定討論時間。而2017年委外能否再續去年一般的大爆發之勢,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政策導向。
“2017年是否仍將是委外大年,目前我們無法預測,”華南另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部人士鐘其(化名)向記者談道,“2016年委外市場主要以債券為主,接下來委外市場怎么走,除了要看未來債市和理財資金的綜合變化,還要由政策導向來決定。雖然去年我們確實將委外作為重點業務之一,但如果未來委外不讓繼續批,我們也只能根據監管要求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方向,尋找更多市場機會。”
在被問及對2017年委外趨勢判斷時,趙敏態度也難言十分樂觀,其認為中小行受到的影響可能會較大。
趙敏表示,“利率上調會加速去杠桿,加大負債成本,銀行負債管理壓力加大,主動負債意愿降低,進而減少可投資規模,對委外利空;另一方面,利于持有至到期債券的收益,加上去年整體委外收益不理想,銀行主動尋求委外意愿降低;在具體分化方面,中小行受限于本身的資產和風險承受能力,加上之前他們需求委外意愿更強,綜合來看影響較之于大行可能會更大。”不過趙敏表示目前銀行委外資金還是較為充裕。
趙敏稱,從預期收益來看,目前大致是4%-4.5%之間,較之前有所下滑。
此外,亦有銀行資管人士認為,委外產品暫停審批只是暫時剎車。其指出,“相對來說,銀行資金的需求還是很旺盛,市場并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可以選擇,未來肯定還是要繼續做的。”
拼單定制需多方權衡
在委外產品申報暫停審批的背景下,手中有殼的基金公司則忙于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造。
據介紹,對現有的殼進行改造主要包括降費和開持有人大會兩個步驟。不過,由于殼資源有限,市場上的殼存量已經大幅減少。
“我們公司已經沒有多少殼了,”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張恒(化名)向記者表示,“我們是非銀行系的基金公司,在委外業務拓展上沒有銀行系有優勢,因此除了大銀行外,我們還與很多中小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并沒有因為他們資金量小就拒絕合作。但也因為此,我們的殼用得特別快,到現在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另一家基金公司有關人士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市場上可用的殼確實已經很少。該人士表示,“我們公司算是還有比較多殼的,目前我們已經拿到批文但尚未發行的產品中,委外產品大概有8至10個,有的已經談妥資金來源,有的處于在詢狀態。在對接資金上,我們還是傾向于大資金為主,目前90%對接的都是大行。”
由于殼資源越發緊張,亦有基金公司考慮拼單發行基金。所謂拼單,即將幾家機構的資金少量認購走正常途徑把產品成立,之后再讓其他資金陸續進入。
滬上一位機構人士指出,“如果各機構間能談妥,拼單從操作上來說是可以的,目前監管層對這個關口也沒有卡住。”
不過,對于這種模式,有機構人士認為或難以演變成風潮。
前述張恒告訴記者,“我們在之前也向很多機構客戶了解過對拼單這一模式的看法,幾乎所有客戶都不愿意選擇這種模式。這種模式背后牽扯到比較復雜的細節,例如拼單中間可能會涉及到費率處理問題、產品期限不匹配的問題,還會牽扯到基金合同的問題。另外,客戶最開始投進來2個億,它考慮到未來自己可能有追加投資的需求,如果拼單后期會變得復雜。所以其實從我們了解來看,它們都不太愿意拼單。”
“不排除確實有公司選擇這么做,但我們預估拼單應該還是較少的情況。而且今年監管風向變換很快,我們覺得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合適。”張恒補充道。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