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13日電(魏薇)“首套房貸款利息抵扣個稅”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13日刊發的《人民日報》援引專家觀點稱,個稅改革今年有望“破題”,應研究決定專項扣除可能的方向,可適當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比如首套房貸利息等支出。此后,“首套房貸利息抵扣個稅”被坊間熱議。那么,傳聞中的新政會在今年實施嗎?如果實施又有哪些影響?
短期出臺不太可能
房貸利息抵個稅,指購房人的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可以作為稅前抵扣項。通俗來說,就是在計算每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從工資、薪金等應納所得稅額中減去房貸利息,剩下的數額再計算個稅。如此一來,個稅負擔會相應降低。這對于“房奴”來說可謂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人民日報》再次提到“首套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是不是意味著這項利好政策即將兌現?這就涉及到了個稅改革方案的推出。
“2017年通過個稅改革修改方案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對經緯君(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個稅改革的探討從2011年至今已經5、6年了,而且十八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都有相應的要求,所以今年推出來也應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對于個稅改革方案中是否包括房貸利息抵個稅的問題,劉劍文認為,哪些會納入專項扣除還需要聽取各方意見。“利息抵扣是不是個稅改革的當務之急,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現在看,個稅體制的確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必要修改,修改了之后才能更加合理的發揮稅費調節收入的作用,但現在看來,短期內出臺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計算支出復雜、各地抵扣系數也難以確定。
“此類政策的改革方向愈加清晰,但要真正落地,估計至少要到2018年后。”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對經緯君表示。
抵扣政策和調控之辯
雖然新政尚未落地,但對這一提議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點贊者認為,如果房貸利息能抵扣個稅,那么每個月到手的收入又能多一些,對于有房貸的人來說是件好事兒。反對者則認為,這一提議傾向于高收入、高房貸的群體,會刺激他們用貸款買房,這將進一步推高房價,有失公平。
經緯君注意到,此次《人民日報》援引專家觀點中,明確提出的是“首套房”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劉劍文說:“首套房是解決居民的基本居住問題,第二、第三套是投資問題或者享受的問題,新政也會涉及到對一些沒有買房的人是否公平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綜合考量。”
在嚴躍進看來,上述政策的出臺有幾個障礙或問題是需要突破和解決的。第一,如何進行抵扣實際上是一個改革的方向,但具體抵扣的方式、上下限等需要做更細致的研究;第二,因為涉及到特定群體的抵扣,所以也要警惕其他無法享受抵扣優惠的群體的反對意見。
此外,嚴躍進還進一步指出,抵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政策如何做到統一,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劉劍文表示,目前房價較高,抵扣還是會刺激大家購房。不過即便有(這項政策)也并不矛盾,因為個人所得稅改革是考慮長久的方向,控制房價也不是光靠個人所得稅就能解決,要靠很多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綜合調控。
“從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角度看,個稅繳納比例目前在一二線城市較高,三四線城市實際個稅繳納比例低于一二線,如果執行這一抵扣方案,很可能會導致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出現爆發,所以這一政策需要與房地產其他長期調控政策協調執行。”張大偉表示。
房貸利息抵個稅,到底能省多少錢?
如果購房者的商業按揭貸款總計200萬元,貸款30年,以等額本息方式還款,按照目前貸款基準利率計算,月均還款10614.53萬元,其中約5060元是利息。
如果購房者稅前月收入為1.5萬元,按照現在的個稅政策(未扣除三險一金,下同)應納稅1870元。
如果未來政策落地,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可以作為稅前抵扣項,那么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收入部分則應為9940元,應該納稅733元,比之前少納稅1137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