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05:1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去年的市場熱點,保險行業在2017年將何去何從?近日,多家機構發布了保險行業年報,對行業發展前景、舉牌現象、牌照爭奪
作為去年的市場熱點,保險行業在2017年將何去何從?近日,多家機構發布了保險行業年報,對行業發展前景、舉牌現象、牌照爭奪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平安證券表示,目前,利率下行還未對保險公司造成太大影響,且保險公司和監管部門都已開始進行資產配置優化和產品結構調整,保費增速過熱、壽險產品短期化、理財化的特征將得到進一步抑制。因此仍看好保險行業發展。
壽險財險看法不一
長江證券也表示,今年保險公司承保結構將持續優化,新業務價值增長發掘新動力:分紅險回歸主流,承接萬能險溢出的保險需求;健康險消費屬性支撐未來高增長;新業務價值增長開始回歸產品設計和規模擴張。
國泰君安國際認為,基于債券收益率溫和上升以及上市險企意圖降低保單成本的預期,今年保險行業投資主題更為偏好壽險公司。不過,預計壽險保費收入增幅將收窄。
東方證券則給出了比較明確的時間節點。其研報稱,保險公司凈利潤和凈資產短期承壓,預計中期開始釋放利好,今年三季度將迎來業績拐點。
另一方面,對于財險,形勢并不樂觀。長江證券表示,產險增速依舊承壓,從保費占比來看,車險保費占產險的比重仍然很高,在80%左右;從增速來看,產險和車險的增速均呈現下行的趨勢,車險增速近年來較產險略高,非車險的產險市場仍然難有起色。
國泰君安國際也表示,預計財險行業的整體綜合成本率或將由于新車銷售增幅收窄和物價整體上升而在今年受到一定壓力。
舉牌行為會更加規范
去年,保監會加大監管力度,明確表示對于激進的股權投資行為會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險資再度站上風口浪尖,但相較于2015年,險資整體舉牌規模已大幅縮減。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而截至2016年11月底,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僅不到10家。
平安證券表示,今年險資舉牌仍會延續,但將更加規范。保險資金體量大、久期長、追求絕對收益,是股權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但是去年年末部分保險公司的行為使得監管層強化對險資舉牌的監管,敦促險資成為長期資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財務投資者。
國泰君安國際表示,近期不太可能出現頻繁和大規模險資舉牌行為。上市險企投資了多種權益類工具,從上市公司股票到投資基金單位,從資產組合平衡性需求的角度判斷,頻繁舉牌對于他們并無必要。且大部分上市險企為國有企業,其投資風格可能更加理性。
牌照爭奪戰仍將持續
保險牌照持續走熱,引各路資本爭相競逐,目前仍有約200家公司排隊靜候新牌照。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共有超過70家上市公司參與成立保險公司。同時,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是全資子公司參與其中。
平安證券表示,產業資本進軍保險業的主要原因包括促進轉型升級、降低融資成本、分享保險紅利、增加企業利潤,以及市值管理需求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A股中已有超過56家上市公司累計持有36家非上市保險公司的股權。其中,33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保險公司5%以上的股權。
平安證券認為,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通過新設保險公司、收購保險公司股權及參與保險公司經營活動三種方式進軍保險產業,預計這一趨勢在今年仍將持續。
此外,針對2016年年末保監會發布的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以及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海通證券表示,預計將不再有新的“融資平臺類”公司出現,上市保險公司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強化。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