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05:1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是全球消費電子展(CES)50周年,今天則是2017CES正式開幕后的第二天,熱鬧非凡。華為則在今天正式在美國市場上
今年是全球消費電子展(CES)50周年,今天則是2017CES正式開幕后的第二天,熱鬧非凡。華為則在今天正式在美國市場上首發了 Mate9旗艦手機,據華為終端 CEO 余承東介紹,這是第一次在美國市場發布高端旗艦手機,美國市場是全球第一大高端手機市場,遲早要來打這戰。
由于美國用戶消費習慣都是從運營商買合約機,華為對美國市場一直前期準備不足,原來運營商層面的To B業務也做得不好,美國市場一直遲遲難以攻下。現在要開始調整策略,Mate 9就是先從普通用戶心理感知開始。
2016年是華為終端大豐收的一年,年初華為預計出貨量目標為1.4億部,但是到年底發貨量統計大概在1.39億臺,并沒有超過目標,但這個主要原因是最后產能的原因,不然到達1.5億臺都沒有問題。近期業界有傳聞稱,任正非向余承東表達不滿,給了華為終端也比較大的壓力。
當鈦媒體記者問到余承東,“任正非有沒有批評他業績不達標時”,余承東突然有些悵然的說:“產能的問題任正非是能理解的,如果非要說批評了什么,那就是批評我們盈利能力還是不足,利潤增長太慢,太多利潤都被渠道商賺走了,我們成了為渠道商打工的了。這是任總比較不滿意的。”
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2017年CEO新年致辭中,余承東曾披露,2016年,預計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1780億人民幣,規模較2015同比增長42%。
據IDC預測,智能手機行業增長緩慢,全球年度發貨量增速約1%,但華為年度發貨預計1.39億臺,整體提升了29%。對于之前制定的1.4億部年出貨量目標,余承東表示已基本完成,相差不大,而且收入增長幾乎全部來自華為高端品牌增長。
但為何收入增長42%,仍然幾乎沒有利潤和利潤增長,余承東在接受鈦媒體記者專訪時,把其都歸結為最初與蘇寧、國美等渠道商制定的渠道策略原因。“正常大多手機的渠道商拿點是4-6%,最多8%,但華為是20%多。”,渠道商這幾年利潤增長很快幾乎都來自華為,甚至是用華為來的利潤補貼其他廠商。“他們95%的利潤都來自我們,但是給我們的資源卻不超過10%”……這個最初為了廣鋪渠道的政策,有些不合時宜了。
余承東強調,今年肯定要開始調整渠道策略,當然整體都要調整,要提高資金使用和運營效率。“強化在供應鏈、渠道、研發、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基礎運營。”
但他也坦言,一方面要縮減成本,營銷、市場、渠道等成本都要縮減;另一方面,規模增長也不能停下來。全球市場只要占有率低于15%的,肯定都是不盈利的,必須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投入期。目前,歐洲才剛剛進入收獲期開始盈利了,其他市場除了中東和拉美地區里少部分市場盈利了,其他都是虧損的。“所以在這種復雜的局勢下,我們要制定2017年的目標都并不容易。”
但是余承東仍然把2017年當作華為終端的決勝之年。“2014-2015年,我說這兩年是華為終端一舉定生死之年,我們成功的活下來了;2016-2017年則是華為終端崛起之年。所以2017年是最最關鍵的一年,闖入前二搶奪第一,就看這一年,成了,那我們會繼續遙遙領先成為世界王者;不成,就只能在第三名晃悠,最后爾爾。今年,是我們奠定全球大格局最為關鍵的一年來了。”
谷歌VR&AR團隊商務運營副總裁阿米特·辛恩(Amit Singh)和亞馬遜Alexa事業部副總裁史蒂夫·拉布欽(Steve Rabuchin)都來到了CES 現場給華為發布Monthly的組織。
他說:“2018年后一定會真正走上崛起之路。現在我們已基本完成2016全年目標,2017,奠定我們大格局的時刻來到了。”華為將今年的一戰定格局之戰,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華為在研發和核心技術領域長期投入的厚積薄發。
余承東認為,智能手機( smartphone)使命已經接近結束,下一代新定義的手機將是智慧手機(intelligent)。“去年一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是90多億美元,而終端的研發投入則達到了30多億美金,這個數字幾乎等同于全中國所有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研發投入之和。
其實早在12月份,華為推出榮耀Magic,其核心主打便是Magic live智慧系統,其可以幫助人們打車、看電影、取快遞,全方面覆蓋線下生活場景。
為此華為在VR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內,將分別與業內領先的谷歌及亞馬遜達成了戰略合作,深拓未來智能新領域。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