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10:2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自《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提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自《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提出國家中心城市戰略以來,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八城拿到入場券。
如果十大國家中心城市名額不變,中部地區兩名額至此塵埃落定,剩下兩個名額極可能分別在西北和東北誕生。謎底揭曉前,綜合多位專家學者和各大網絡論壇的分析來看,如果中部只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毫無懸念,而如有兩個名額,那么武漢之外,長沙呼聲最高。原因是萬億俱樂部以下的城市中,長沙的GDP不僅高出鄭州1000多億元,而且以長株潭城市群構建起的“中國裝備制造之都”具有強大的產業實力。
從目前的網絡輿情反饋看,鄭州擊敗長沙令大多數人意外。有意思的是,河南本地和湖南本地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大部分河南網友驚詫于鄭州何時追上了北上廣,相當多的長沙網友則覺得由于距離武漢太近,長沙落選并不意外。
為何鄭州能夠逆襲長沙,搶走“國家中心城市”之位?不如換個思路,看看國家中心城市究竟有什么實質要求,再與之對標,看看長沙的不足。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指出,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的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也就是說,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具備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開放能力、產業引領瞄準未來的創新能力以及帶動周邊區域提升的輻射能力。這三者,恰恰是大長沙的短板。
首先看開放能力。國際貿易是國際競爭的關鍵,鄭州則是中部六省外貿第一城。作為中原地區的大商都,鄭州的重要性近年來愈加凸顯。2015年,鄭州外貿進出口完成57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高居中部六大省會第一名,全國省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四。反觀長沙,盡管工業實力強勁,但商業領域乏善可陳,其商業意識、開放思維甚至落后于省內的邵陽、衡陽、郴州等地。
再看創新能力。長沙對武漢依賴性較強,缺乏對未來產業的布局。目前傳統產業基數較大,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創新力亟待提升。長沙名醫名院云集,手握好牌卻無力創新,反被武漢率先完成智能醫療、生物醫藥產業的布局。
最后看輻射能力。長株潭一體化的提出已超過十年,但進程緩慢;即便是在大長沙內部,支撐起長沙8000多億元GDP的總量中,長沙城區的貢獻力度還不如其他幾個縣、市,在湖南人的眼中,長沙更多是長沙人的長沙,對全省經濟的拉動能力不強,而反觀鄭州,把整個河南納入1.5小時交通圈,被稱之為大中原的鄭州。
除了上述三大能力的比較之外,長沙在城市營銷中也存在敗筆。對娛樂產業抱有自負的長沙,一度提出打造全球文化中心這類的口號,這遠遠超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范圍。
必須強調的是,失意國家中心城市并不意味著長沙的必然失落,長沙成為中部地區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第二城毫無懸念,但對長沙而言,何時才能走出“雙子星”中武漢的光輝,才是長沙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如此,中國裝備制造之都,終有真正崛起的一天。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