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7 10: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原標題:卸任子公司董事長唐雙寧備戰光大集團整體上市)光大本身問題極為復雜,由于其特殊出身和前期發展的無序和管理不規范,經營風險累積,各方利益博弈等問題錯綜復雜
(原標題:卸任子公司董事長 唐雙寧備戰光大集團整體上市)
光大本身問題極為復雜,由于其特殊出身和前期發展的無序和管理不規范,經營風險累積,各方利益博弈等問題錯綜復雜,使得改革方案的設計難度大大增加。
2006年12月12日晚,中國光大控股(00165.HK)和光大國際(00257.HK)同時發表公告稱,自2016年12月12日起,唐雙寧不再兼任董事會主席,并調任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公告表示,此次唐雙寧的人事變動是由他本人提議。
光大集團子公司一位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董事長卸任后將會有更多精力專注考慮集團問題,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應該是集團的整體上市計劃。”
此前,唐雙寧臨危受命,實現了光大集團的重組改革。10年前,光大集團資不抵債,技術上破產,人心渙散;10年后,光大集團資產超過4萬億元,擁有8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金融與實業,成為金融驅動實業發展和實業錨定金融深化的有機融合體。唐雙寧認為,如今的光大已進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
唐雙寧身兼多職
媒體此前援引接近光大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今日(12日),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唐雙寧在香港主持召開三個在港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國際和光大有限)董事會會議。并表示,從光大長遠發展利益考慮,騰出更多精力思考中國光大集團的全局性工作,辭任兩家在港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
光大集團子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董事長不負責子公司的具體業務,但因為兼職子公司董事長,還是可能有子公司董事會的事務需要參加”。
此前,在9月23日光大集團舉行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暨唐雙寧《走進長征》新書發布會上,光大希望,能以長征精神啟迪國企改革。唐雙寧在會上表示,下一步,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改革重組方案,光大集團將適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并擇機整體上市。
多位熟悉光大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唐雙寧是一個“博學多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領導”。一些人甚至評價他的藝術家氣質蓋過了金融家氣質。一個例子是,在進入光大之前,唐雙寧在銀監會工作期間,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以上,三分之二的星期天都在加班中度過。但是在這種工作強度之下,唐雙寧不僅創作了層出不窮的書法作品、詩歌、散文;更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哲學內涵的監管理論。
現年62歲的唐雙寧身兼多職,包括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及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及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此外,唐雙寧還擔任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學會顧問、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
隨著唐雙寧卸任光大控股和光大國際董事長,在光大集團香港子公司中,唐雙寧僅保留了光大有限公司董事長、光大控股、光大國際董事職務。
對于繼任者,公告顯示,光大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蔡允革出任光大控股、光大國際董事會主席,并兼任光大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光大集團還提議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云龍出任光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44歲的蔡允革同樣也曾出身監管部門,在加入光大之前,蔡允革曾擔任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處長、銀行監管二部副處長等職務。目前他還擔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及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
重組改革光大
唐雙寧在光大的“服役”時間已有10年,在此期間直接主持和推動了光大集團的重組改革,破繭重生。
2007年,時任銀監會副主席的唐雙寧空降光大集團。初到光大的唐雙寧,面臨的是一個多年“元氣大傷、內部人心渙散、管理混亂、股權關系支離破碎、內外債務鏈紛繁復雜”的局面,昔日的“改革開放初期橋頭堡”之一,卻隨時處于破產的邊緣。
唐雙寧的臨危受命便是重組改革,化解光大的債務風險。歷史數據顯示,在唐雙寧進駐光大的當年,2007年初,集團總資產6257億元,凈資產為-37.98億元,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彼時真實的情況比唐雙寧想象的還要糟糕,以改革中的核心光大銀行為例,當時光大銀行已連續三年沒出報表,資本充足率一度為負數。歷史資料顯示,2007年初,光大銀行總資產5932億元,凈利潤27.4億元,凈資產0.7億元,資本充足率為-0.39%,不良率高達7.58%。在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管理指標排在后邊。
當時需要面對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挑戰,唐雙寧上任后不久便大幅調整了此前國務院已批準的重組方案,“難度真的是非常大的,當時高層已經定下的方案是分拆,董事長希望保留整體,是完全不同的方案。”光大一位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最終,唐雙寧以“先救銀行、以空降換時間”的策略開始,一步步證明了新方案更適合光大集團。此后,光大銀行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在A股和H股上市,幾年內走出了泥潭,徹底擺脫資本不足困境。重組后的光大銀行趕上了國內銀行業擴張的末班車,資產管理規模和利潤大幅改善,迎來了業務發展的黃金期。
光大集團其余子公司都在陸續改制重組,其中光大證券2009年和2016年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成為光大系另一家“A+H”上市公司。此外,光大永明保險改制、光大金控資產成立、光大興隴信托收購、光大在港企業戰略轉型等重要工作均在唐雙寧執掌期間陸續完成。
重組前的光大,被唐雙寧形容為“邦聯制”,這種各自為政的體制不僅不能使光大的各類資源有效集中起來,形成更有效的競爭優勢,反倒使光大的問題解決起來更加復雜。而重組后讓光大集團完成從“邦聯制”到“聯邦制”的轉變。
對于重組為何要前后歷時11年,唐雙寧認為是因為重組前些年是往西走,后些年是往東走。“主要難點就在于頭緒太多,利益主體太多,歷史遺留問題太多,協調成本太大。”而重組完成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歷史包袱,30多年的體制障礙得到理順,為光大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唐雙寧指出,光大重組完成解決的是外部股權、債務和其他歷史遺留問題。而內部的管理水平、體制機制、企業文化建設等,還需要苦練“內功”。
全牌照金控集團
被外界稱為“天書式的改革”的光大改革重組方案幾經調整,最終細化方案于2014年7月7日獲批。方案的落實,標志著光大成立30多年來的歷史遺留問題、影響集團生存發展的所有關鍵問題,特別是體制不順、債務包袱、發展后勁三大問題,都將得到徹底解決。
回溯中國金融機構重組改革歷程,光大可謂獨一無二的爭議樣本。光大本身問題極為復雜,由于其特殊出身和前期發展的無序和管理不規范,經營風險累積,各方利益博弈等問題錯綜復雜,使得改革方案的設計難度大大增加。唐雙寧認為,“光大并購案”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并購史上最典型最復雜的案例。
在唐雙寧看來,光大近十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關鍵階段。從2007年到2010年,光大集團處在一個“搶救”階段,以光大銀行上市為標志,光大集團實現了起死回生;第二個階段從2010年到2014年底,光大集團處在“康復”階段,完成了光大集團的改革重組,實現了集團對下屬企業全口徑合并報表,解決了光大全部的歷史遺留問題;第三個階段從2015年開始,光大集團進入“強身健體”階段,標志就是去年光大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排第420位,今年又進入到313位,提升了107位。
2015年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并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這標志著歷時11年的光大集團改革重組順利完成,也標志著本輪10年大型金融機構改革畫上圓滿句號。
目前,光大集團已發展成為經營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信托、期貨、金融租賃等金融業務,以及環保、水務、垃圾焚燒發電及新能源等實業業務,橫跨境內與境外,下屬企業500余家,機構2000余個,員工5.86萬人,中央管理的國有骨干企業。光大集團在境內外擁有光大銀行(A股股票代碼601818,H股股份代號6818.HK)、光大證券(A股股票代碼601788)、光大控股(H股股份代號0165.HK)、光大國際(H股股份代號0257.HK)、中國飛機租賃(H股股份代號1848.HK)、光大水務(新交所股份編號U9E)等上市公司。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