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11:1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圖片說明:交大徐匯校區地下車庫共有70個充電樁本報記者陳夢澤攝“送滬牌、享補貼”的新能源車,讓想購車的市民宋小姐心動過,然而充電樁問題讓她很猶豫。充電樁問題,一
圖片說明:交大徐匯校區地下車庫共有70個充電樁 本報記者陳夢澤攝
“送滬牌、享補貼”的新能源車,讓想購車的市民宋小姐心動過,然而充電樁問題讓她很猶豫。充電樁問題,一直是新能源車推廣的“攔路虎”。作為全國新能源車推廣的先行者,上海的充電樁建設進展如何?在上海,新能源車充電這“樁”事,還難嗎?
新能源車發展快,充電樁建設提速
樁車比例今年提高至1:1.7
近年來,新能源車在上海發展很快。來自上海新能源汽車辦的最新統計,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計共推廣新能源汽車9.2萬輛,已超9萬輛規模。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租賃、公務及私人小汽車)約8.2萬輛。
上海的充電樁建設也在繼續提速。據上海市公共充電樁建設推進聯席會議辦公室透露,2015年,上海市累計推廣應用各類新能源車5.8萬輛左右,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2.17萬個,樁車比約1:2.7;2016年上海市累計推廣應用各類新能源車超過9萬輛,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約5.4萬個,樁車比提高至1:1.7。
對于新能源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上海的做法是遵循“自(專)用為主、公用為輔,快慢結合、分類落實”原則,逐步在市域范圍內形成以住宅小區慢充為主、辦公場所快慢結合的自(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停車場、道路停車位、獨立充電站等公用充電設施為輔的充電服務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類充電樁中,今年發展最快的是在公共場所、停車庫設置的公共充電樁。今年年初,上海把“新建4000個公共充電樁”列入今年市府實事工程,而僅用了8個月,上海的公共充電樁就完成了新建4400個,是年度計劃的110%。
明知環保省錢,就怕沒地方充電
手機導航隨時搜索“充電樁”
買了新能源車,卻只能燒油,這是很多新能源車主曾遭遇過的無奈,原因很簡單:無處可充電。作為首批新能源車的車主,朱曉告訴記者:“新能源車不用電,未必是車主不想用電。同樣的里程,用電產生的電費不到油費的1/4,誰都明白哪一個更省,但很多車主都遇到無處充電或充電難的現實問題。”
隨著上海充電樁的快速發展,這種無奈也逐漸得到緩解。朱曉告訴記者,2011年之所以決定嘗鮮購買純電動汽車,是因為單位有充電的條件,充一次完全可以勝任上下班通勤的需求。但周末去其他地方,還是會開油車,因為當時公共充電樁不多。讓她欣喜的是,近兩年,打開導航軟件搜索“充電樁”,總能在小區、工作單位附近找到好幾個充電場所。而她所住的小區內,如今私人專用充電樁有四五個了。
公共充電樁多了,車主更樂意用電
小區遇阻就去單位、商場充
孟令春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老師,家住閔行,平時工作地點在徐匯校區。由于沒有產權車位,小區物業沒有同意給他安裝充電樁。
于是在工作日的早上,他開車到校后,會將自己的比亞迪秦停在操場的地下停車場內,將充電槍插入汽車的充電接口,手機登錄“特來電”APP,掃描終端二維碼點擊“立即充電”。“慢充3個半小時就基本充滿了,能滿足每天往返52公里的需求。一兩天后,看續航里程低于100公里,就再去充一次。”
“3個半小時基本上充15度電,充電費在18元左右。”孟老師告訴記者,新能源車用電要比用油劃算很多,所以他基本上會選擇用電。即使周末要帶家人出去,他也會在周五下午將車停到閔行的交大校區,在那里同樣可以給車補個電。“有時候去商場停車的時候,看到有充電樁,也會順便充一下電。”
記者獲悉,上海交大徐匯充電站位于校園操場的地下停車場內,是上海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建設的大型公共充電站,建設完成2個快充終端和68個慢充終端。該充電站自今年6月15日上線運營以來,吸引了很多新能源車主前來充電。
上海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宦澤平告訴記者,該充電站可兼容市面上所有主流電動車型。通常,慢充需要根據車型不同,充四五個小時;快充僅需1個小時就充滿了。充電電費為每度0.641元,充電服務費為每度0.55元。車主可以通過APP、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充電,支付可使用銀聯、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方式。“不少車主選擇來學校充電,還因為學校的停車費比較便宜。”
充電樁快速增加,部分問題仍待解決
油車占位支付系統不統一
今年4、5月,家樂福萬里店停車場四樓安裝了5臺充電終端。家住真華路295弄的李一鳴告訴記者,發現家附近多了這個充電站后,他就經常在下班后,將自己的北汽EV200先開到這家家樂福超市進行快充,吃個飯然后再逛逛超市,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后再取車開回家。“直流快充樁充一個半個小時就能跑200公里,吃個晚飯再去超市任意消費金額,就可以免費停兩個小時,停車費等于完全不要。不過到了周末,充電站位子就經常被一些油車占位。”
周日上午,記者來到家樂福萬里店看到,5臺充電設備僅一臺在使用,其他4臺的位子都被油車占用。對此,一位油車司機認為,周末超市的停車位比較緊張,無論是帶充電設備的停車位還是普通停車位,都屬于公共停車位,每個消費者都可以使用。“當然,如果當時有輛新能源車進來,的確有充電需求,我也會把車位讓給他的。”
除了油車占位,部分停車場充電樁車位沒有導向標識、各家充電樁公司支付系統不統一,有的新能源車主不得不下載四五個充電App、隨身攜帶十幾張充電儲值卡,也被許多新能源車主吐槽。不過,記者獲悉,目前,本市正在建設統一的充電設施服務平臺,市民可以通過一款手機App,就可以查詢到不同公司安裝的公用充電樁信息。
2020年,全市充電樁將超過21萬個
新建住宅應預留充電泊位
今年4月5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文件要求,至2020年,全市充電樁運營服務規模超過21萬個,基本滿足26萬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服務需求。其中,公務、租賃、私人小客車自、專用充電樁不少于17.5萬個,滿足用戶基本充電需求;公共充電樁不少于2.8萬個(公共充電站不少于130個),滿足用戶臨時補電需求;公交、物流、環衛、客車專用充電樁不少于0.77萬個,建成有充電功能的公交停車場68座,滿足行業的基本充電需求。
《規劃》提出,原則新建住宅充電泊位,應按照總停車位100%建設或預留安裝條件。對于已建地塊,鼓勵物業聯合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商根據實際需求建設充電設施。對于小區內可能出現的一樁多車情況,鼓勵通過充電泊位分時共享等方式,滿足多輛新能源乘用車的充電需求。對部分實施條件困難的居住區,應積極在地塊周邊1公里范圍內發展公共充電設施,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此外,上海市交通委等職能管理部門將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有序發展,支持成立“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聯盟”,由聯盟牽頭籌建全市統一的分時租賃服務平臺,目標到2020年,全市分時租賃服務網點超過6000個,純電動車超過2萬輛,提供用戶良好使用體驗。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