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七成次新主動基金獲正收益 次新股基表現搶眼
隨著近期股市震蕩上行,次新主動基金的業績搶眼:次新基金整體正收益率超過7成,今年業績排名靠前的主動基金中也多為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尤其集中在次新股基。
業內人士稱,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在投資上存在很大優勢,震蕩上行的市場格局有利于高倉位運行的股票基金做出業績。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6年12月2日) 李樹超/制表
超七成次新主動基金
斬獲正收益
次新基金今年以來業績搶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在具有可統計數據的679只次新主動管理型基金中(A、B份額分開計算),513只斬獲正收益,市場占比為75.55%,次新主動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2.47%。
從次新主動基金排行來看,高倉位運行的股票型基金斬獲頗豐,在業績排行前十的主動基金中占據7席,國泰大健康、嘉實智能汽車分別以28.8%、28.2%的收益率分列前兩名,創金合信量化多因子也以27.9%的收益率排名第四。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智能汽車、嘉實環保低碳、嘉實滬港深精選分別以28.2%、20.6%、19.2%的收益率在前十名中獨占三席,成為今年次新基金業績的最大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次新基金的整體收益要好于同類型基金收益,以股票型基金為例,Wind數據顯示,192只股票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4.09%,正收益的基金占比為36.79%,低于次新股基的7.42%收益率,也低于次新股票基金77.08%的正收益占比。
同樣的現象也在次新混合基金中有所反映。今年以來混合型基金的整體收益率為-2.6%,正收益基金的比例為52.84%,但次新混基卻收獲了2.09%的正收益,正收益基金占比為75.59%。
北京一位績優基金經理稱,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在投資上存在很大優勢,因為今年年初的大跌非常考驗老基金的擇時能力,股票型基金則只能硬抗。但是,對于新基金來說,在市場跌下來以后建倉是可以輕裝上陣的,沒有套牢股、沒有業績壓力,整體上業績優于老基金并不奇怪。
該基金經理稱:“如果從今年的行情看,只要能躲過年初的大跌,2月初至今的行情是震蕩上行的,這也意味著,只要是2月份以后建倉的新基金,理論上都可以獲取不錯的收益。”
據記者測算,上證綜指在今年2月1日至12月2日間上漲了18.49%,建倉期在2月份以后的基金,如果獲取20%的收益,其實超額收益并不突出。
次新股基整體回撤
優于混基
從次新主動基金的回撤來看,倉位相對靈活的混合型基金并沒有顯示出比高倉位股票型基金的明顯優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次新股基負收益基金平均收益為-1.37%,工銀瑞信國家戰略主題以-4.2%的收益位于末尾;次新混基負收益基金平均收益為-0.97%,但位列末尾的富國創新科技則以-10%收益墊底。
從收益率分布看,股票型基金的首尾業績相差33個百分點,混合型基金首尾相差38.2%,以倉位控制風險的混合型基金的收益波動幅度,甚至一度超過高倉位運行的股票型基金。
北京一位消費類公募基金經理認為,倉位控制風險是混合型基金的一大特色,但倉位控制涉及擇時,而在變化迅速的市場做擇時又是最難的,雖然很多基金可以在單邊市場做好倉位控制,但在震蕩市場,尤其是市場前景不明朗時是很難運用倉位管理的,今年的市場就是這樣的震蕩市。
除了倉位管理外,今年市場板塊輪動的特點也讓基金投資面臨不小難度。
北京上述績優基金經理稱,今年的震蕩市要想取得收益,必須精選個股,尤其是注重自下而上去選股,真正選擇有安全邊際、估值較低甚至低估的品種去做防御類投資;另外,今年股市板塊輪動的特點很明顯,而且是輪動中的震蕩行情,投資的難度也有所增加,不僅要能抓住輪動,還需要市場風格切換后及時調整。
“新基金在今年運作時,如果是跟蹤板塊輪動去做收益,通過高拋低吸、市場熱點做投資有可能獲取超額收益,也有可能跟不上行情導致處處追高,這時候凈值回撤就會比較大。在今年市場中,持有不動、等有了收益再高拋低吸可能才是最好的策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混合型基金的回撤有時會大于股票型基金。”上述績優基金經理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