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連續攻克3100點和3200點兩個關口,昨日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則初現“暖冬”。在樓市、債券等非權益類資產相繼進入調整期背景下,布局A股市場或將成為增量資金新的風向標。
權益類基金發行回暖
從今年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及規模來看,“謹慎+緩慢”最為貼切。但從近期持續升溫的偏股型基金發行態勢來看,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市場開始透露出一絲“暖意”。分析人士稱,機構對基金投資策略可能出現“換擋”,料從收益預期穩健的基金產品向高彈性的權益類基金產品過渡。
Wind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到10月,股票型基金每月的發行數量一直徘徊在10只以內,數量最少的月份是4月和6月,分別發行2只;發行量較多的月份為1月、7月和9月,分別發行8只;而在剛過去的11月份,股基發行數升至11只,市場環境明顯改觀。混合型基金11月也出現良好的發行勢頭,超越9月的53只和10月的22只,達到62只。
不僅發行提速,“賺錢效應”也隨著行情的轉暖而提升。Choice數據統計,近一個月有115只股票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5%,其中有25只股票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7%。此外,有2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5%,其中有6只偏股型基金的凈值漲幅超過7%。
另一方面,本周以來,場內交易型貨幣基金遭遇巨額贖回,最近一個月有多只基金份額減少20%以上。
此外,今年以來,先后有超過百只基金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前三季度僅有9只偏債型基金延長募集,且大部分集中在9月中下旬。而10月份至今,宣布延長募集的債基數量就有8只。
基金倉位態度仍謹慎
不過,市場對于近期A股連創新高的走勢仍持謹慎態度,基金倉位較之前有所下降。眾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周(11月21日至11月25日)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數型基金)在內的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4.89%,較前一周下降0.69%。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9.16%,比前一周下降1.37個百分點;而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67.20%,較上周上升0.53個百分點。
11月中下旬以來,滬深300(3554.472, -10.56, -0.30%)指數穩步走高,眾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偏股基金平均倉位卻由83%左右下降至當前的75%左右,二者呈現出負相關關系。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仍是結構性行情,沒有系統性行情。深圳某私募人士介紹說,這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基金主動操作、高位減持落袋,謹防市場收益調整,顯示基金經理對短期上漲之后的情緒較為謹慎。
北京某私募人士也表示,目前市場“二八分化”仍比較嚴重,期間領漲的主要還是權重股,很多中小盤股票收益慘淡,而基金近年來持倉風格又偏向于青睞中小盤。“未來,部分基金倉位或許存在被動下降的可能。”他說。
不過,公開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的募資總額已達1589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成為“吸金”主力已成事實。有觀點認為,雖然多數基金仍對股票的持倉相對謹慎,但這也意味著未來公募基金增倉A股的空間較大。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包括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ETF、混合基金對股票市場的“輸血”動能已表現出積極姿態,其基金發行數量和規模明顯提升。“但廣大基民的積極性仍有待提高,權益類基金的基民對二級市場的波動不如基金經理敏感,往往要等大盤上漲20%左右時才考慮入市,因此,如果大盤持續轉暖,當到達3400點位左右時,權益類產品的發行或許會迎來一個明顯的轉變。”王群航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