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09:44 | 來源:未知 | 作者: 李潔雪 深圳報道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8月17日,深港通獲批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以縮量微跌002%結束了當天的交易。 當日,上證綜指低開回落后小幅沖高翻紅,隨后受權
8月17日,深港通獲批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以縮量微跌0.02%結束了當天的交易。
當日,上證綜指低開回落后小幅沖高翻紅,隨后受權重股拋壓影響震蕩回落,最終收跌0.02%,報3109.56點;深成指漲0.07%,報10890.6點,創業板指漲0.32%,報2208.20點。恒指盤中最高曾漲至23029.48點,A股收市后轉跌,截至收盤跌0.48%。
在被問及深港通落地對操作是否有影響時,多位受訪基金經理表示否認。有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深港通一事發酵已久,很多機構前期已經獲利了結,短期在操作上不會有什么大動作。”
對于后市,機構普遍認為,深港通難以像滬港通一般,重啟牛市大行情。
市場反應平淡
從8月17日盤面情況來看,深港通政策的落地并未掀起多大波瀾。
當日,地產、證券、銀行等指大盤股跌幅居前,拖累股指下行。與之相對的是,次新股、深國資概念股、鋼鐵股等各類題材股表現活躍。但整體而言,市場活躍度相較前幾日并無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不過,從滬股通數據來看,8月17日凈流入17.36億,已是第8日凈流入,合計131.74億元。
8月17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國際業務部總監馮斌(化名)表示,“深港通已說了很久,消息落地對市場并不會有多大刺激作用。很多機構之前已獲利了結,所以從今天市場的賣盤來看,也并不兇。”
馮斌告訴記者,其持有港股已有一段時間。“我買入港股,并非由于深港通而提前布局,而是因為港股現階段處于低位,在全球范圍內漲幅偏落后,急需追趕上來,現在正是港股慢牛的起點,值得布局。”
馮斌透露,其近期都處于持股不動的狀態,并未因深港通的消息而增持或減持。“對于港股而言,短期已漲過了,接下來可能會橫盤一段時間,但未來三、四季度還有可能再漲。2014年滬港通宣布時也是港股市場的短期高點,市場調整后,滬港通真正開通前又漲了一波,但一開通后市場就往下走了。”
馮斌的觀點受到深圳另一基金經理張超(化名)的認可。張超表示,“深港通對操作的影響不大,今年的主線之一就是布局業績確定性強、高股息、低估值的板塊。這本身與深港通開通后,海外資金的喜好是一致的。另外,深港通并未超預期,所以A股后市還要看新的變量,比如改革、貨幣政策。”
不過,亦有機構人士表示,不排除有部分熱衷炒作短線的資金,會在深港通這類消息公布的前后有所動作,但此類資金只是極少數。
難復制2014年行情
短期來看,深港通消息對市場并未造成多大影響,那么,從長期來看,深港通是否能重演滬港通開啟牛市行情的歷史呢?
從機構的表態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多位受訪者強調,深港通實施對A股不會造成多大資金增量,難以重演2014年大行情。
8月17日,興業全球基金黃鼎鈞分析,深港通有望擴容A股市場參與者,但增量資金或不顯著。我們回顧滬港通開通的這完整的21個月,滬港通北上的凈流入資金僅達1285億元,平均每日買賣成交金額達46.96億元,面對滬市A股每日動輒1000億以上的成交金額,滬港通北上資金占比確實不大,對A股市場的資金面影響有限。
這一觀點與多家券商的表態一致。
廣發證券(18.220, 0.04, 0.22%)陳杰團隊發布的報告分析,深港通的推出實際影響有限,帶來的投資機會整體來說不大。從滬港通開通情況來看,滬股通不如預期中那樣吸引香港投資者。此外,滬港通開通后,滬港通資金凈流方向經歷了一個由北上資金多于南下資金,到南下資金多于北上資金的過程。截至2016年8月1日,滬港通下滬市資金累計流出800億元。
而在考慮深港通能否能壓縮AH股的折溢價空間方面,機構人士普遍以滬港通后AH股的折溢價為參考,認為效果可能同樣不會明顯。
黃鼎鈞表示,從滬港通的數據來看,滬港兩市AH股并沒有呈現價差收斂的趨勢。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16日,恒生AH股溢價指數自滬港通開通以來,溢價指數平均達131.99,相比未開通前兩年的平均101.96,還上升了29.45%。AH股溢價率沒有顯著收斂,主要由于兩地投資者對股票估值的偏好不同,A股市場明顯享有投資者的高估值待遇。
當然,深港通開通后,部分股票確實更有可能受到港資的青睞。從滬股通實施情況來看,截至最新數據,滬股通凈買入金額超過10億元的股票,幾乎全部為行業市值排名第一的龍頭股。因此,機構普遍預期,深港通開通后港資依然會選擇業績好、市值大的行業龍頭股。
不過,廣發證券陳杰團隊也指出,滬港通實施期間最受港資青睞的龍頭股表現良莠不齊,分化明顯。
而從投資港股來看,基金經理們表示將會重點關注AH股折價比較高的股票以及經營穩健、派息率高的股票。馮斌向記者坦言,其選擇的港股主要都是一些經營穩健股息率較高的個股。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