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4 02:3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到期日之前,公司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終仍以流產告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場氛圍已經和此前預案發布的時間點有了巨大差別
近期上市公司定增到期失效的情況屢屢發生。6月23日,大族激光(23.890, 0.42, 1.79%)公告稱,公司定增項目批復后,一直努力著手實施發行事宜,但因股票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而影響了發行節奏,公司未能在證監會核準批復規定的6個月有效期內完成本次非公開發行,因此證監會關于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與此同時,亦有參與機構反悔,未及時繳款而導致定增流產的案例。如6月28日,維維股份(5.910, 0.02, 0.34%)發布公告稱,由于認購方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及時繳款,公司未能在證監會核準批復文件規定的6個月有效期內(即2016年6月28日前)完成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因此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自動失效。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此前2014年11月26日維維股份發布的定增預案,深圳金素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深圳金務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深圳金慧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3家機構有意認購1.6億股。
除上述兩家公司外,還有建投能源(8.850, 0.12, 1.37%)、美克家居等超過十家上市公司因為批復到期失效的原因,導致定增項目最終流產。此外,還有一大批上市公司定增項目出現投資機構臨時反悔,最終并未出資參與定增的情況,如潤達醫療(28.820, 0.56, 1.98%),其近日發布的定增預案(修改)即與去年發布的定增預案有所區別。公告顯示,此前以基金產品方式參與定增的“理成殷睿”退出潤達醫療定增,此前的定增預案顯示,“理成殷睿”由76名自然人認購。
“在到期日之前,公司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終仍以流產告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場氛圍已經和此前預案發布的時間點有了巨大差別,高凈值客戶對于定增項目越來越謹慎,所以出現不少單票的定增產品因為認購不足,最終放棄參與定增的情況。”深圳一中等規模私募負責人指出。
“我們4月份的一個項目,有一位高凈值客戶原本要認購1.5億元的份額,但是到了打款截止日前的最后一個星期,這個客戶卻臨時改變主意,以賬戶現金不夠為由,只愿意認購2000萬元。如此一來,5億元規模的產品一下子空出1.3億元缺口。”深圳一私募市場部負責人說。該產品主要是參與華南某上市公司的3年期定增項目,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以及公司未來的成長性都不錯,以發行價格和當時的股價比較,有近60%的浮盈。
顯然,投資人對于定增項目的態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有很大的差別。“目前不管是一年期,還是三年期,高凈值客戶對于定增項目的前景都越來越謹慎,即使大股東愿意最終兜底,發行難度還是很大。”上述私募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這一冷一熱的轉換,與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定增項目解禁出現大幅虧損息息相關。Wind數據顯示,2015年為定增“大年”,全年定增募集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25萬億元,遠超同期新股首募規模。同期上市公司實施定增857次,較上年猛增約八成。以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為區間統計,實施完畢的定增項目中,有近171家上市公司股價低于定增價,其中差距最大的芭田股份(8.630, 0.23, 2.74%),定增發行價格為28.73元/股,而該公司今年7月1日的收盤價為8.4元/股,以此計算,參與定增的機構浮虧幅度高達70%。此外,還有石化機械等20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發行價低于現價三成以上。若以結構化產品參與這些項目,產品均面臨爆倉的窘境。
此前深圳一家私募合伙人透露,“公司在4400點的時候發行了3只定增私募產品,目前全部虧損,最差的一只凈值瀕臨清盤線0.7元。而深圳的一家新私募,在2015年2月發了一只定增產品,規模6000萬元,1∶3的杠桿,到6月股市暴跌之后,損失慘重,產品最后直接清盤。”
實力機構逆市發力定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定增頻現流產,定增產品頻放鴿子的同時,不少實力機構卻逆市大力布局定增項目。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參與定增項目累計金額接近800億元,其中財通基金更是獨占鰲頭,參與增發配售多達88次,累計參與金額超過230億元。此外,泰達紅利、申萬菱信、金鷹基金、平安大華基金等4家機構參與金額均超過50億元。
另外,公募基金近期發行定增類主題產品也進入熱潮。如銀華基金近日發行銀華鑫銳定增,博時基金將在7月4日發行的博時弘盈基金,均以“固收+定增”作為全新策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行的以定增為策略的公募基金產品已超過10只,此外尚有十幾只定增類基金報批。銀華鑫銳擬任基金經理王鑫鋼表示,“目前點位做定增我們覺得應該是最好的時機,一方面是市場供給充分,當前有各類再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約有2000余家;另一方面,目前折價也相對合理。”
不過,目前完成建倉的公募定增基金仍是少數。好買基金報告指出,目前,基本建倉完畢的公募定增基金有5只,這5只公募定增產品平均募資規模超20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今年3月份成立的財通多策略升級,募資超46億元;凈值最高的為九泰銳智定增,成立于去年8月14日,目前凈值為1.345。該基金持倉較為集中,其8個定增項目占其初始規模比合計60%,加權折扣率為21.20%,其持有的品種如贛鋒鋰業(34.050, 0.59, 1.76%)、天賜材料(70.370, 0.40,0.57%)、網宿科技(68.380, 0.50, 0.74%)等優質定增標的近半年來有較高的超額收益,所以目前定增加權浮盈高達66.18%。
私募等機構亦在增加布局定增業務。“目前介入定增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從2006年以來的統計結果看,定增股份發行后持有一年的絕對收益平均達到25.8%。”時代伯樂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丁洋說。
“從過往多年的投資經驗看,‘熊市不炒股,牛市不做定增’這個規律一直都沒有錯。現在是市場的底部區域,很多公司的股價都處于低位,而定增折扣又比較大。與去年同期相比,股價便宜,折扣高。”深圳一位掌管著百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盡管募集資金較難,但是仍會加大參與定增項目的力度。
此外,不少保險資金、銀行資金也通過優先的模式曲線介入定增。“現在是資產荒時期,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相對而言是一塊優質資產,通過結構化產品的配置,以及大股東等方面的增信措施,銀行資金介入定增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深圳一股份制銀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現在進入定增,只要剔除掉那些實在很差的上市公司,也就是純忽悠型的項目,一般的上市公司項目,即使成長性不那么好,在目前的點位上也是相對安全的。”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
參與定增既要擇時還需選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對于定增融資的熱情也在持續。
好買基金報告顯示,2015年全年共實施了827次定向增發,共計募資1.27萬億元。而據今年上半年不完全統計,已實施的定向增發有364次,募資規模近8000億元。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市場上的定增規模顯著增加,如果按照目前的發行速度,2016年的定增總募集規模將再創新高,或超過1.6萬億元。
丁洋指出,一方面,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面臨成本上升以及持續增長的瓶頸,希望通過兼并重組實現轉型升級的動力很強;另一方面,新興行業則希望通過并購掌握最新的技術,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產業鏈的完整布局;第三,上市公司殼資源仍然稀缺,處于有尋租價值的環境下。所以,不斷的定增并購是資本市場永恒的話題。此外,由于一二級市場差價較為明顯,上市公司可通過定增并購,享受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差套利。
丁洋認為,從過往的統計數據看,對投資定增項目主要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定增擇時。在市場3000點左右的增發項目有70%的成功率,定增的最好介入時機并不是大牛市,是低位震蕩市;二是定增項目適合中長期持有(至少3、6個月);三是優選“相對小市值 + 低估值 + 大股東參與”的定增項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