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年,新三板流動性再次跪地、股價一跌再跌、分層沒有新消息、轉板遙遙無期。截止到2月24日,新三板上已經接受IPO輔導的企業數量將近90家。要知道,這些準備放棄的,幾乎是整個新三板上最優質的企業。
優質企業要和新三板說分手優質企業轉投IPO 新三板會怎樣?
股轉不轉,那就只能我們轉了。
說這話的是一位準備進行IPO輔導的新三板企業的董秘。
3個月以前,這家公司還躊躇滿志,摩拳擦掌準備進入創新層以后干一番大事業。
那時,政策紅利、轉板預期、更高估值,還有源源不斷地融資,擺在他們面前的似乎是一條通往光榮與夢想的快車道。
但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2016年開年,流動性再次跪地、股價一跌再跌、分層沒有新消息、轉板遙遙無期。仿佛一夜之間,當初的那些美好想象,都變成了水中幻影。
盡管這家公司的2015年表現優異,不管營收還是利潤,進入創新層那應該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現在,它已經無心在新三板再多做努力。
與憂傷相比,更可怕的是絕望和放棄。
赤裸裸的數據最是殘忍,但也最真實。
截止到2月24日,新三板上已經接受IPO輔導的企業數量將近90家。要知道,這些準備放棄的,幾乎是整個新三板上最優質的企業。
之所以放棄,他說,新三板的流動性是硬傷,我們自己很受傷:市值一跌再跌,企業真實價值得不到體現,流動變流凍。就算我們不逃,也總會有人逃。
問題是,一旦這90家公司都走了,新三板的優質公司所剩無幾。
有人失望 有人絕望 還有人想逃
在去年那些激情燃燒的日子里,曾有人說,平生不識新三板,縱稱股民也枉然。
是啊。在2015年那個風雨飄搖,血流成河的7月,最接近注冊制的新三板,猶如救世主一般給了那些投資者一個避風港,也給了那些始終被排斥在市場之外的那些中小企業們一個一起玩的機會。
那個時候,很多人一起做夢,一個美好的夢。很多企業雄赳赳氣昂昂的往新三板上沖。在他們看來,那就是中國的“納斯達克”,上了便是榮華富貴,無上榮光。
但經過A股兩輪暴跌,曾經風光一時的新三板也被打回原形,很多原本被人忽視的硬傷,也漸漸浮出水面。
比如,低估值;再比如,流動性。
猴年開春,不管是滬深300還是三板做市成指都跌出了新高度,只跌得蕩氣回腸,痛徹肺腑。
看著現在每天那一點點成交量和交投活躍度,當初他們滿心的昂揚斗志,都被澆了個透心涼。
于是,有些不甘就此沒落的企業開始選擇另尋出路。
你知道嗎?2016年僅僅過去不到2個月,申請IPO輔導的掛牌企業已經猛增了40家。其中,1月份有22家,2月份至今有18家。
這相當于2016年以來,平均每天有一家新三板企業就準備收拾包袱跑路了。
你要知道,2015年全年,總計才將近50家企業申請IPO輔導。而且,在這里面,申請時間多集中在2015年下半年。
無法否認,即便沒有如今的難堪,一些新三板企業也會離開。因為,他們最初也只是想來玩一把,他們只是新三板的過客。
但現在,一些原本打算堅守的企業,也動搖了。
“估值低,流動性差,股轉都轉不起來,我們也只能尋找更大的市場。”說這話的是另外一家同樣準備IPO輔導的企業董秘。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這些有能力夠條件申請IPO輔導的企業,毫無疑問都是新三板近6000家企業中除了PE和類金融之外最優質的企業。
而今,這些最優質的企業基本都忘記了當初許下跟新三板“仗劍走天涯”的豪言壯語。
他們說,2016年新三板的流動性依舊不樂觀,而我們已經不打算玩下去了。
愛過 傷過 難道真的無法長相廝守?
曾經,我們談主板,那兒高門檻、高股價、高估值,怎么看都是“高富帥”的代名詞;但我們談新三板,不設門檻,做市加持,沒有漲跌幅限制,足夠“接地氣”。
很多受益于新三板的企業董秘都說,新三板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就只憑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主板不行我要你。
正是憑借著這股“江湖豪氣”,新三板這個當初只是接納A股退市企業的收容所,也實現了掛牌數量超主板,融資額超創業板的新興資本市場,最輝煌時,達到了單日成交額達52億。
但股災之后,一片狼藉。不管是A股還是新三板,都給投資者和企業造成過不止一萬點的傷害。
新三板流動性困局日益凸顯,曾經的制度紅利政策預期卻還遙遙無期。這些企業和投資者都絕望了。
有投資者說,新三板如今這副模樣,我手里新三板的股票怕是要留給我的孫子了。他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兒子瞧不上,二是解套看似無期。
話雖夸張,卻很形象。當初,不管是企業和投資者,都是奔著“新三板”這三個字就一頭扎了進來。
可以說,是他們成就了新三板的流動性。但市場卻把他們當做韭菜,割完一波又一波。
投資者有句話這么說來著?我有才有顏又有錢,你居然只是把我當韭菜?!
投資者有落差,新三板企業也有怨氣。
而對很多新三板企業來說,尤其是優質個股,新三板這個市場,是他們企業發展過程必不可少的助力。從掛牌新三板到發展壯大,昔日被A股排除在外的他們,變成今天努力撐起新三板市場的中堅力量。
但市場卻沒有給予他們同等的回報。
2015年不管是已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還是年報,大部分企業的業績均呈現翻倍增長,可股價卻跌得自家董秘都不認得,以至于他們都在高呼要股轉重點把流動性拎出來講一講。
然并卵,不管感性理性還是不理性的呼聲,市場的反應只是:看我流淚,你頭也不回。
而且更可怕的是,數據顯示的這90家接受IPO輔導的企業很可能只是先行者。
事實上,有IPO意愿的肯定不止這幾家。新三板上將近6000家企業,資質好的肯定不止90家。但是有的是上不了,有的是暫時還沒資格。
有人坦言,現在新三板上掛牌的企業,但凡有點實力的都在打IPO的算盤。新三板上那些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基本都想逃。“你以為PE和類金融們不想逃嗎?他們是逃不了!”
事實上,現在還沒有PE和類金融直接IPO成功的例子,但與之相反的是,非金融行業的企業選擇IPO輔導,成功的可能性卻很大。
一旦這些優質企業成功IPO,新三板又會變成怎樣?誰都無法想象。
在這里面最難過的可能是股轉,畢竟這90家企業也是通過股轉的考察,最終才能登上新三板的舞臺。可這90家企業卻選擇棄他而去,正所謂,我對你掏心掏肺,你對我卻是狼心狗肺。
對于這90家公司這樣的舉動,或許借用這樣一句話:如果愛,請深愛,若不愛,請離開。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