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22日起,華寶興業旗下11只公募基金產品,基金類型將由“股票型”變更為“混合型”,基金代碼不變。這11只基金分別是華寶創新優勢、華寶大盤精選、華寶動力組合、華寶服務優選、華寶行業精選、華寶生態中國、華寶先進成長、華寶資源優選、華寶醫藥生物優選、華寶新興產業、華寶海外中國(QDII)。
面對新的法規,基金公司見招拆招本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靈活倉位就會萬事大吉嗎?我看未必,并且隨之而來的高風險并非每個基金經理能把控的。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師楊德龍直言:“由于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較低,在單邊下跌的市場中更能躲避風險,但對基金經理的要求同樣很高。因為操作這類基金必須對市場走勢進行謹慎的把握,否則很容易跑輸其它基金。”
我們注意到,在目前高波動的市場下,基金經理通過降低倉位來應對,不失為一種較務實的選擇。不過倉位靈活了,對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能力要求更高,能夠在股債間從容騰挪的基金經理并不是很多。
在這方面,日趨年輕化的基金經理并沒有準備好,投資者同樣也沒有準備好。股票型基金變身混合型基金了,會不會使得手中基金迎來大概率的踏空風險呢?靈活倉位了,基金業績會不會有理由上不去了?如此一來,這場更名后的基金,有多少只會有出息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