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3 10:1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央行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兩日均大幅貶值逾千點,貶值幅度近4%。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
央行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兩日均大幅貶值逾千點,貶值幅度近4%。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近兩日的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范圍之內,更為重要的是,人民銀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市場匯率,防止出現由于羊群效應導致匯率非理性大幅波動。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匯率長期基本穩定之外,人民銀行管理的外匯儲備是全球央行中最高的,達3.7萬億美元,其穩定短中期匯率走勢的能力也遠遠超過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馬駿表示。
馬駿稱,央行十分關注和充分了解市場預期的變化,包括近日出現的一些機構和個人在投資人民幣資產、匯率對沖、結匯、售匯等交易行為和預期上的變化和可能出現的趨勢,以及境外人民幣市場和周邊國家匯率的變動。
近兩日,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的貨幣也在貶值,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于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因此可能出現亞洲地區匯率的競爭性貶值。
對此,馬駿表示,中國沒有發動競爭性貶值的意圖和需要。雖然7月份我國出口同比下降,但應該看到7月份數據中有基數過高等一次性因素,不能過度解讀。根據我們的預測,由于全球經濟緩慢復蘇,未來半年我國的出口增速會有所回升。從需求面來看,中國經濟的未來一段時間的復蘇動力主要來自于國內穩增長宏觀措施的效果、房地產銷售回暖帶來的投資的回升以及新啟動的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帶來的內需增長。內需的逐步企穩態勢應該足以實現今年GDP增速在7%左右的預期目標。
另外,最近我國的貿易順差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原因正在擴大。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沒有必要靠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匯率戰”來取得競爭優勢。事實上,如果每個國家都競相貶值,最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得利。
而針對中國目前的匯率水平是否明顯高估,需要通過貶值來均衡市場,馬駿表示,并不同意這個觀點。判斷一個國家的匯率是否接近均衡,有許多種方法。我們用了經常項目順差、實際有效匯率、購買力平價、以DSGE模型同時考察內部平衡(產出缺口小)和外部平衡(經常項目順差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我國匯率水平與均衡匯率之間的關系。總體結論是,我國目前的匯率水平接近均衡,因此從基本面上來判斷,沒有必要通過大幅貶值來回歸均衡。
原標題: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