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08:3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378.14萬元、5201.42萬元、6941.23萬元和3460.5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66%、10.80%、11.21%和10.52%,銷售費用持續增長且...
《電鰻財經》文 / 林妍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25年2月21日,江蘇漢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邦科技)的IPO順利通過了上市委會議審議。3天后的2月24日,漢邦科技向證監會提交了注冊申請。3月6日,上交所官網顯示,漢邦科技科創板IPO近日注冊生效。
不過,注冊生效是上市流程的一部分,但并不等同于上市成功。業內人士稱,漢邦科技過會三天后就提交注冊申請,并非工作效率高,而是怕夜長夢多。公司在注冊生效后仍有可能面臨上市失敗的風險,這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如公司財務狀況不符合上市要求、市場環境變化、監管政策調整等。
三大財務風險突襲
2月24日中信證券披露的漢邦科技保薦書中,明確提出了漢邦科技面臨的三大財務風險。
一方面,期末存貨金額較高及發生減值的風險。漢邦科技產品種類繁多,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組成,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 38,668.10萬元、50,819.61萬元、43,092.20萬元和 41,633.59萬元,其中1年以上庫齡的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6,061.60萬元、9,456.43萬元、15,000.54萬元和 16,369.92萬元。公司一年以上庫齡的存貨主要為前期超額儲備的大分子分離純化設備原材料以及部分庫存商品和在產品。如果未來客戶需求或相關產品的生產工藝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公司對長庫齡存貨的消化方案受到限制,如未能及時耗用長庫齡存貨,相關存貨可能出現跌價減值的風險,從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中信證券進一步提示,漢邦科技期末存貨金額較高,存貨金額較大對公司流動資金占用較多,可能導致一定的經營風險;若未來客戶因市場環境惡化等不利因素違約、撤銷訂單或需求下降,導致公司原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積壓,可能將使公司面臨存貨減值風險,從而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若原材料市場價格下滑,可能導致公司在未來經營中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
另一方面,應收賬款金額較高及發生壞賬的風險。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8,352.41萬元、13,095.86萬元、11,901.50萬元和12,998.88萬元,其中1年以內余額占比分別為81.58%、76.54%、75.48%和60.33%,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2.14%、10.96%、10.62%和11.53%,其中逾期應收賬款金額占比分別為75.72%、71.24%、87.03%、85.09%。公司期末應收賬款金額較高。由于應收賬款及逾期應收賬款金額較大,如公司不能及時收回應收賬款或應收賬款發生壞賬,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第三則是毛利率下滑的風險。報告期各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91%、39.22%、39.52%和45.53%,但是,受生物醫藥下游市場需求調整、國產品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大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設備的銷售價格和毛利率有下降趨勢。若未來下游生物醫藥市場產能擴增需求減弱、行業競爭加劇造成產品銷售價格下滑,或者因原材料價格等因素上漲導致成本上升,公司主要產品特別是大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設備產品的毛利率有下滑風險,從而影響公司的業績表現。
一年招待費超千萬元是否合理
作為一家科創板IPO的公司,漢邦科技理應在研發上、技術突破上下功夫,但遺憾的是,該公司卻把大把的錢投入到銷售和招待上。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378.14萬元、5201.42萬元、6941.23萬元和3460.5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66%、10.80%、11.21%和10.52%,銷售費用持續增長且占比均保持在10%以上。具體拆分來看,公司的銷售費除了員工薪酬,其他相當部分用于招待費。報告期內,公司業務招待費分別為615.73萬元、914.15萬元、1333.95萬元和524.76萬元,占銷售費用比例分別為14.06%、17.58%、19.22%和15.16%。
漢邦科技稱,業務招待費主要為公司在商務拜訪、業務洽談、客戶來訪等活動發生的餐飲及招待費、交通住宿等支出等,以及公司直接采購煙酒、禮品用于招待。
相比于銷售費用,公司的研發費用占比卻低得可憐。
在研發方面,漢邦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204萬元、2899萬元、3718萬元和2204萬元,對應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6.88%、6.02%、6.01%和6.70%。
中信證券在保薦書中提示稱,漢邦科技面臨產品升級及技術更新風險:公司所處的制藥裝備及服務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公司可能面臨研發投入成本過高、研發進度緩慢等技術創新風險。未來若公司不能及時跟蹤下游醫藥行業技術發展,或是不能根據下游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及時完成新產品的升級換代,將對未來公司業績增長及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實控人大肆套現
漢邦科技在2023年12月遞交招股書,早在2020年開始了多輪減持套現。
招股書顯示,2020年以來,漢邦科技經歷了多輪增資及股權轉讓,估值從4億多元飆升至36億元,增值超7倍。與此同時,實際控制人、藥明康德、逸達投資等原始股東及機構股東在估值暴漲后紛紛減持套現,金額高達3.44億元。2020年9月份,張洲峰、張大兵等原始股東及機構進行減持,涉及金額1.2億元。其中,實控人張大兵減持套現2305.15萬元,原第二大股東張洲峰套現6558.45萬元,兩大個人股東合計減持套現近90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6月(距離漢邦科技IPO僅一年半),藥明康德新藥以15億元估值突擊入股,并推動2023年漢邦科技凈利潤飆升至1.2億元;并在2023年3月,藥明康德新藥減持5000萬元。業內人士稱,藥明康德一邊通過關聯交易給漢邦科技貢獻營收,助推其業績增長;一邊在IPO前夕減持套現5000萬元,實現“利益閉環”背后,是否存在相關的利益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藥明康德既是漢邦科技股東又是客戶。這讓藥明康德與漢邦科技的關聯交易金額波動備受關注。2021年,交易額775萬元,占漢邦營收2.4%;2022年,突增至2151萬元,占比4.5%;2023年,回落至1004萬元,占比1.6%。
另外,毅達資本旗下兩家公司——江蘇高投毅達寧海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毅達寧海”)和淮安高投毅達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毅達創新”)在2023年12月,分別以5014.6819萬元和2014萬元的價格,將各自持有的漢邦科技110.3230萬股和44.3080萬股股份全部轉讓給了淮上開元,折合每股45.45元。這一價格與同年3月藥明康德新藥以每股54.55元的價格轉讓漢邦科技股份相比,低了整整17%。
對于如此大幅度折價減持,漢邦科技在上會稿以及歷次問詢回復函中并未提及。老股東在IPO前套現離場,意味深長。投資者在后續申購、打新等關鍵環節又該如何選擇?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