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11:01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2024年上半年來看,蒙牛的各大業務板塊均在下滑。在總收入下滑12.61%的情況下,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收入分別下滑12.92%、21.75%、13.67%、6.28%。...
2月18日晚間,蒙牛乳業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24年凈利潤斷崖式減少99%-95%,主要受貝拉米和現代牧業虧損及商譽減值影響。
2024年在原奶過剩、乳制品市場需求低迷的背景下,蒙牛乳業總收入也出現了下降。從上半年來看,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四大業務板塊無一幸免,收入均在下滑。
過去幾年,蒙牛乳業不斷通過并購,進行多元化擴張,但是液體乳之外的業務與伊利差距越拉越大。隨著乳制品行業的不景氣,此前并購的標的也開始成為影響業績的“雷”。
蒙牛2024年凈利潤斷崖式下降 子公司虧損及減值成拖累
2月18日,蒙牛發布盈利預警,預期2024年歸母凈利潤0.5億元至2.5億元,2023年同期為48.09億元,同比減少了99%-95%。
2024年國內乳制品市場需求低迷,消費不景氣,加上上游供過于求,導致原奶價格持續處在低位,行業內公司均受到沖擊。
據蒙牛披露,得益于原奶價格下行,以及各種提質增效措施,2024年毛利率及經營利潤率同比在明顯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總收入出現了下降。
從2022年起蒙牛收入增速就開始顯著放緩,2024年為近年來首次轉負。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蒙牛總裁披露,上半年蒙牛主動控制發貨節奏,清理渠道庫存并穩價盤,對銷量造成一定影響。“整個上半年,包括第三季度的市場還是比較混亂。一方面幾家頭部乳企面臨去庫存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原奶價格下行,一些中小企業利用低成本、低價產品去搶市場。
與此同時,子公司的虧損及減值嚴重影響了凈利潤。
首先是貝拉米,公告預計2024年錄得虧損,考慮其經營狀況和未來市場預期,蒙牛決定對貝拉米商譽及相關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撥備,預計對業績的影響約為38億元-40億元。
收購卡拉米是蒙牛在嬰配粉領域以及出海布局的關鍵一步,2019年12月,蒙牛以約70億元的對價收購卡拉米全部股權。這筆交易溢價達50%以上,產生了巨大的商譽。
但是這起收購并未帶來預期的增長,收購之后貝拉米營收出現大幅下降。2021年及2022年,蒙牛接連對貝拉米計提商譽減值。
其次是現代牧業,公告披露,由于乳牛公平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加上商譽減值導致2024年凈虧損,對于上市公司影響約為虧損7.9-9億元。現代牧業和中國圣牧共同構成蒙牛的核心奶源。2013年蒙牛通過增持成為現代牧業最大的單一股東,此后進一步增持。2018 年蒙牛收購購中國圣牧奶業業務51%股權,并于 2020 年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以此控制了上游奶源。
從2021年10月起,原奶價格已經連續下滑了三年,累計跌幅近30%。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發布的《2024年12月鮮活農產品(6.480, -0.10, -1.52%)供需形勢分析月報》,12 月份全國主產省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每公斤3.11 元,環比跌 0.3%,同比跌15.3%。在原奶供過于求,原奶價格持續下行的情況下,上游牧場面臨極大的壓力。
蒙牛與伊利拉開差距 換帥后能否實現逆轉?
從2024年上半年來看,蒙牛的各大業務板塊均在下滑。在總收入下滑12.61%的情況下,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收入分別下滑12.92%、21.75%、13.67%、6.28%。
從收入體量來看,液體奶是蒙牛的核心收入來源,2023年達到820.71億元,其次是冰淇凌和奶酪,分別為60.26億元、43.57億元。
和伊利對比,2023年伊利液體乳收入855.4億元,與蒙牛差距不大。但是奶粉及奶制品收入達到275.98億元,冷飲產品收入達到106.88億元,遠超蒙牛。2024年上半年,液體乳收入及冷飲收入下滑,但是奶粉及奶制品仍在增長。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多元化方面,蒙牛已經與伊利拉開差距。其實不只是奶粉業務,近幾年公司重倉押注的奶酪業務同樣不盡如人意。
2021年7月蒙牛以29.71元每股的價格認購妙可藍多(17.680, -0.02, -0.11%)的定增,斥資29.99億元成為妙可藍多控股股東,此后,蒙牛不斷通過要約收購提升持股比例。而從2023年起,妙可藍多收入開始下滑,股價也一瀉千里。根據天風證券(4.800, 0.09, 1.91%)測算,蒙牛對妙可藍多持股成本在30元以上,而目前妙可藍多股價(前復權)在17元左右。
隨著業績的下滑,蒙牛的財務壓力開始凸顯。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賬面現金為113.53億元,而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為177.55億元,長期借貸238.07億元,有息負債總額達到415.62億元。
從2019年以來蒙牛乳業的有息負債就在大幅增長,2022年更是從前一年的270.33億暴增至391.09億元,此后一直維持高位。其有息負債高企與前幾年不斷并購有很大關系。
盧敏放2016年入主蒙牛,主導了蒙牛外延式擴張的過程。現在來看,過去幾年的并購并不算成功,盧敏放寄予厚望的奶粉業務也沒有達到預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蒙牛和伊利的差距越拉越大。
事實上,2024年蒙牛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也被認為在“甩歷史包袱“。2024年蒙牛原總裁盧敏放離任,高飛正式接任,“輕裝上陣”是市場的一致預期。
擺在新任總裁高飛面前的,是原奶過剩、乳制品消費低迷、行業競爭激烈的現狀,蒙牛能否實現逆轉,還有待時間檢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