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 15:39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田簫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段時間來,全國各地有多家S基金被推出或正處于醞釀過程中,其中包括部分央企旗下S基金。
近段時間來,全國各地有多家S基金被推出或正處于醞釀過程中,其中包括部分央企旗下S基金。
母基金還是專項S基金?
作為重要的補充退出渠道,私募股權市場中的S基金近年來在國內資本市場中的關注度,正在提升。
根據執中ZERONE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私募股權的二級市場中,累計發生交易353起,覆蓋337只基金,可獲知的累計交易金額達668.07億元。相較于2020年全年264.45億元的交易金額增長達153%,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47%。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有多家S基金宣布成立。4月,北京市S基金市場首支做市基金——北京科創接力基金在通州區落地,科創接力基金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中國科學院發起,聚焦于科創行業,專注S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總規模200億元。
5月底,南京第一只市場化運作S基金——紫金建鄴S基金成立,該基金由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和建鄴高投集團聯合發起,總規模10億元,主要出資人包括南鋼股份、東南基金、盛景嘉成、天心投資等。
同月,由上海國投資本牽頭,聯合上汽、臨港集團、寧德時代、B站、中信資本等知名機構,成立了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瞄準一級市場股權投資。該基金采用“F+S+D”策略,將覆蓋股權投資基金的全產品線,直投基金、S基金和母基金。
6月,高瓴公開表示,S基金是其新策略,正組建團隊,有通過S交易出售和買入資產的計劃。
6月21日,由錫創投發起的無錫市太湖愛思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基金目標規模2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該基金將圍繞錫創投龐大的基金群,主要投資優秀的二手基金份額,以及子基金中的特定項目,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雙碳節能、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消費科技等科技創新領域。
投資交易服務平臺執中創始人、CEO李淼對《科創板日報》介紹,今年以來S基金持續募資成立,出現了無錫、南京這樣的地方城市的創投引導基金成立S基金。錫創投成立的S基金是作為母基金成立的S基金,母基金投資LP份額更有近水樓臺的優勢,但比起專門設立的S基金在策略上相對被動。由于母基金參與S基金主要是為了給母基金整體業績提升DPI,因此非常看中標的資產未來兩到三年的DPI。對于部分有S策略的母基金而言,設立S基金的目的是將其作為一個了解接觸新GP的工具,通過S交易深入了解GP的投資情況、行為方式、開放程度,這樣比直接投資一個全新的盲池GP,更安全穩健。
據了解,由于母基金天然會有一些“F+S+D”策略,因此部分國資投資機構一直都有相關S業務涉及。由于感知到S基金目前的發展機會,從去年開始,部分機構已經開始密集地跟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接洽,準備組建專題型S基金。
具體來看,據《2022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白皮書》統計,2021年宣布成立的S基金共有8家,其中廣州新興成長基金、上海科創中心二期為母基金類型,其余6家為專項S基金,分別為齊信產融S基金、北京遠見接力創業投資基金、光控領航S基金、蘇州紐爾利新策股權投資S基金、北京科創接力基金、北京首發展華夏龍盈接力科技投資基金。
需求倒推市場
據投資交易服務平臺執中創始人、CEO李淼介紹,對比海外,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仍然處在初級階段,目前國內年交易量僅為美國市場的1/10。據市場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S基金投資機構到賬規模約500億元,較整體私募股權存量市場占比還很小。6月初,在《科創板日報》記者隨機訪問的5家頭部機構中,僅有一家回應表示曾于2020年通過S基金出售部分資產。
盡管市場份額不大,但市場對S基金的需求度卻并不小。招商局資本執行董事田一迪在采訪時表示,“這個市場足夠有熱情,也足夠有體量”。
田一迪認為,私募股權在國內發展了3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基數已經足夠大,作為私募股權的退出策略,S基金必然會在市場中有一定的的比例和份額。目前的國內私募股權市場中,資產端和資金端都并不稀缺,但退出渠道的比例嚴重失調已經成為行業難題。僅僅依靠流動性回購或資本市場等退出方式,對巨大的存量市場而言已經過于狹窄。因此,S基金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私募股權行業的可持續循環發展,而目前最關注S基金的,正是急于退出的LP。
此外,田一迪還提到,能夠成為S資產的項目大多數都是明池或半盲池狀態,其實對于投資方而言,可以清晰地計算其DPI,在財務測算上應該具有一定的確定性。
據了解,盡管今年上半年國內落地的S基金較少,但已有不少機構躍躍欲試。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疫情逐漸緩和,下半年國內可能會有一批S基金集中面世。
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也同樣對《科創板日報》表示,目前國內首期募資金額在5億元上下的小型S基金陸續成立了一些,大型的S基金主要還在募資籌備階段,新興的買方機構,如保險、銀行理財、資產管理公司等正在加速進場。
對于類似國資、央資機構進入S基金市場,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其優勢主要在于募資難度相對較小,在獲取國資、央資機構的S份額交易機會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國資、央資機構在資產判斷、盡調周期以及交易對價的確定方面,周期更長。
政策頻出,S基金實效如何?
6月28日,上海市國資委發布《上海市國有企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評估管理工作指引》,在解決國有企業基金份額評估的問題上跨出了新的一步,為轉讓中的評估工作提供了上位依據。
自2021年11月,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在上海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以來,上海已接連推出幾項配套政策措施,其他各地政府也計劃對私募股權轉讓推出鼓勵措施。
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林智勤對《科創板日報》表示,目前的S基金相關政策主要起到引導效應,讓更多機構關注和了解S市場。S基金落地目前的核心痛點在于募資,政策對S基金落地的促進效果,并不是第一時間呈現,但政策會影響到S基金對注冊地點的選擇。
以北京市為例,2021年6月市金融監管局、北京證監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京金融〔2021〕217號),對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基金份額轉讓平臺及S基金給予了政策支持體系保障,此后,北京市陸續發布了S基金相關的扶持政策,對S基金的落地注冊、稅收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的推動,一方面讓更多的基金份額(尤其是國資的優質基金份額),有了退出的路徑保障,吸引了一些S基金落地;另一方面,讓更多機構了解S市場,同時提供了資金補貼支持,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S基金在北京落地,目前已確定的S基金募集規模已超350億元。
在采訪過程中,無論是投資機構、服務平臺還是交易中心,都認為在當前國內S基金生態中,最為薄弱的環節,是市場標準化和透明度太低,缺乏一個有公信力的平臺或中介機構,提供買賣雙方都能認可的資產信息披露或估值報告。
李淼認為,市場交易中估值和對資產的判斷非常重要,而私募股權獨特的資金募集與投資運作方式,“私”屬性決定了其“不公開”的特點,但并不代表信息的“不透明”。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和標準化程度,可以進一步激發資產交易,尤其是二級市場交易的發展,而交易中評估、報價等交易信息的產生與流動,又將持續提升市場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與資產的流動性。
田一迪認為,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一些政策,對交易實施細則做出了相關規定,但政策的引導目的還需更加明確,不僅要引導投資機構、資金方參與S基金,也要引導國家級基金、地方政府的引導基金參與其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S基金收回資金,從而發展二或第三產業集群。
總體來看,國內S基金的交易資產以成長期基金為主,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國內市場的資產形式更多元化,交易方式出現LP主導型、GP主導型等多種形式,由被動轉讓轉為主動管理,S交易成為私募股權市場交易的一個常態化交易形態,也就意味著S基金行業生態逐漸走向成熟,而這一切先決條件還需要政策引導和時間沉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