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2 14:4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主要是為了節約成本、進行數字化轉型,且撤銷的主要是層級較低的營銷服務部。同時,險企也有擴張行動,新設立的機構多為中心支公司或支公司。...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撤退”仍在繼續。《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6月21日,今年已經有1357家機構退出,同期設立的機構數量為475家,以此簡單計算,年內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凈退出882家。
分析人士認為,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主要是為了節約成本、進行數字化轉型,且撤銷的主要是層級較低的營銷服務部。同時,險企也有擴張行動,新設立的機構多為中心支公司或支公司。
退出主體多為營銷服務部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1年,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市場,2020年的這一數字為971家。綜合險企退出的分支機構和新設機構計算,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凈減少448家,而今年,截至6月21日,險企分支機構就已凈減少882家。可見,今年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撤退仍在加速。
有的險企批量撤銷營銷服務部。例如,6月16日,某大型壽險公司江西地區的16家營銷服務部退出市場。6月15日,某大型財產險公司河南地區的22家營銷服務部退出市場。
從險企分支機構類型來看,退出的機構多為營銷服務部,其次為支公司。以6月份為例,截至6月21日,共有241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其中,營銷服務部共184家,占比達76.3%。而從新設立的機構類型來看,中心支公司或支公司是主流。同期,險企新設立機構47家,其中,33家為中心支公司或支公司,占比為70.2%,6月份共新設1家分公司,其他機構為營銷服務部。
對于退出機構以營銷服務部為主的原因,一家險企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兩年,越是在下沉市場、越是低級別的分支機構就越難出效益,而每一級機構都需要承擔業務職責,一旦分支機構效益太差,就有可能被納入退出范圍。”
降本增效是主因
對于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持續“大撤退”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是為了降本增效、進行數字化轉型。
從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來看,近兩年,保險行業發展速度減緩,一方面,受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購買保險的意愿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保險代理人隊伍流失嚴重,壽險業的個險渠道發展承壓,同時,在車險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財險承保端壓力持續加大。在此背景下,出于降本增效等方面考慮,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加速撤退。
對于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撤銷,政策層面亦有相應引導。去年9月份,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管理辦法》,要求險企設立分支機構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審慎決策、嚴格管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不具備基本經營條件、服務能力嚴重欠缺、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等情形,或因戰略調整撤銷分支機構,應提出分支機構撤銷申請。
同時,銀保監會在向各財險公司下發的一份指導意見中提出,引導中小公司摒棄貪大求全的經營理念、縮小管理半徑,合并裁撤低產能分支機構。
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博士邱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財務角度看,險企撤銷已有分支機構,一般情況下是由于該分支機構陷入虧損或者業務預期較為悲觀;從業務發展角度看,財險公司若非涉及農險業務,大面積鋪設營銷服務部的必要性較小,尤其是在當前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險企可以充分利用技術開拓市場,對機構和人力的依賴度有所下降;從效用角度看,分支機構的保費若無法達到一定規模,就難以攤薄固定費用、管理運營成本,員工待遇較低,難以保證服務質量,因此,撤銷一部分低產能機構,有利于提高公司整體服務能力。
據渤海財險公開信息,其在2022年考核中突出業務結構優化和對非車險考核,實行“虧損機構一票否決制”,突出對新單經營成本的考核。同時,渤海財險推進虧損分支機構治理,堅決裁撤虧損機構,加速出清虧損業務。由此可見,部分險企對分支機構的考核標準和去留態度。
上述險企內部人士表示,盡管整體來看,險企分支機構呈加速撤退之勢,但一些保險服務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線下場景和物理場所,因此,險企分支機構“有進有退”。對于險企分支機構來說,如何提升效能、發揮優勢也是一大發展課題,部分險企正在試點社區門店,將保險定制、保障風險測評、保單咨詢、保單托管等一系列服務納入其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