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12:00 | 來源:水發興業能源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1年“雙碳”宣言為基礎的國內綠色化產業轉型毫無疑問是政策確定性最強、持續時間最久的賽道。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就進入了一段與過往大不相同的旅程之中,疫情成為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逆全球化與部分國家的沖突都使世界經濟局勢進一步復雜化。波動加劇、行情分化,平穩的市場與確定性的趨勢似乎成為了最難得到的東西。
而若要說有哪條賽道是這三年中確定性最高的,那么以2021年“雙碳”宣言為基礎的國內綠色化產業轉型毫無疑問是政策確定性最強、持續時間最久的賽道。在當前市場中,綠色產業是無法繞過的重要方向。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針對風光發展再度“加碼”,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了七大支持方案,再次完善和明確新能源政策支持,利好相關產業龍頭。
綜合性實施方案出臺,助力新能源企業發展
《方案》指出,為實現2030年風光裝機超過1200GW 的目標,要合理利用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采用大型風光基地、農光/漁光互補,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BIPV等多元化開發方式全面推動新能源發展,通過長期交易形式保障新能源項目有明確的投資回報預期。
在提升效率方面,《方案》明確將優化新能源項目管理流程,推動風電項目由審批制轉向核準備案制,優化建成項目的接網流程。而在資金支持方面,《方案》允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對帶補貼風光項目發放確權貸款,解決新能源企業的資金需求,并探索新能源項目納入REITS的可能性,幫助解決風光歷史欠補問題。
從政策方向來看,本次推出的《方案》提出了許多具有實用性的方案,通過多能互補解決新能源發展問題上的痛點,提高審批效率、提升資金支持、推動新能源電力市場交易、解決補貼、都是新能源企業長期困擾的問題。比起政策綱領性的文件,《方案》對新能源產業的實際支持效果更佳,有望為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掃除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在《方案》發布的同日,國家財政部宣布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重點支持構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強調對行業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技術能力建設、綠色低碳生活和資源節約利用等多個方面的支持。
相較于《方案》、《意見》聚焦于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和新能源配套的基礎設施,對新能源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產業鏈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轉型需求的產業更為青睞。
綠色建筑+風光EPC,水發興業能源迎賽道利好
在《意見》與《方案》雙管齊下的政策支持中,相關企業有望獲得長期的政策支持,從而實現資產規模與市場估值的飛躍。在港股市場中,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是與政策親和度較高的企業,在政策支持與自身利好的支持下,水發興業能源近日股價連續上漲,是市場中受關注度較高的新能源標的之一。
水發興業能源是山東省屬國有企業——水發集團的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清潔能源業務板塊的唯一上市平臺,布局綠色建筑、清潔能源以及新材料三大產業領域。公司由早期的建筑幕墻業務起家,深耕行業30年,在綠色建筑、零能耗建筑、建筑節能優化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項目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向新能源領域進軍,展開風光EPC及新能源運營業務。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1年水發興業能源實現收入65.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8%,其中綠色建筑業務2021年實現營收16.63 億元,同比增長約46%,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1/4。公司全年實現毛利10.74億元,年度利潤2.36億。
從公開信息來看,風電業務是公司當前階段的主要著力點。2021年,水發興業能源參與大型風能EPC項目的步伐逐漸加快,包括簽訂寧夏2GW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內蒙古5GW風光儲一體新能源基地、以及吉林省通榆縣1GW風電建設訂單等多項政府訂單。
劍指千億資產規模,母公司資產注入持續發力
根據公司描繪的規劃藍圖,水發興業能源力圖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新能源裝機20GW,打造千億資產清潔能源產業集團。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規模為142.82億,在全國各地持有的新能源資產裝機規模約730MW。若想在2025年實現上述目標,公司在2022年-2025年期間的總資產、裝機規模CAGR將分別達到62.6%、131.2%。
上述目標的達成并不簡單,因此大多數投資者都像筆者一樣,將目光投向了水發興業能源的股東——水發集團的資產注入上。而水發集團也可以說“不負眾望”,在近期進行了2022年對水發興業能源的第一筆資產注入。日前,水發興業能源發布公告稱,與母公司水發能源集團簽訂諒解備忘錄,預計將在1年內完成有關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500MW風電場項目的收購計劃。
公司管理層此前透露,水發集團2022年計劃將1GW優質風光電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根據官網資料,目前水發集團旗下上市平臺為水發燃氣(603318.SH)、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興業新材料(08073.HK)3家,其中能高度匹配風光資產業務的企業僅水發興業能源一家,由此可預計2022年,仍有500MW的新能源資產將注入水發興業能源。
除了資產注入以外,水發興業能源也在通過合作、并購的方式擴張新能源資產規模,尋求新的收入來源。5月3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湖南綠能與中國信達及信達資本共同成立有限合伙公司擴展光伏發電業務。根據協議,有限合伙公司及目標公司將成為水發興業能源附屬公司,其業績將綜合入賬至水發興業能源的財務報表。
隨著國家主管部門對“雙碳”目標的政策支持愈發完善,優質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有望進一步得到推進,項目審批的加速與再生能源存量項目電價補貼確權的支持,對于水發興業能源的“千億目標”都能夠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而隨著資產注入的逐漸加碼,水發興業能源在新能源賽道中的實力也會逐漸增強。千億級別的企業往往都是時間的朋友,筆者相信順著正確道路成長的企業,也值得投資者更持續的關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