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09:34 |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按道理來說,宏景科技應當是一家注重研發的企業,不過,從募投項目的角度來看,其IPO所募集的資金中用于技術研發的資金不及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半。......
????????近九成收入來自華南地區,宏景科技業務本質或為系統集成商,技術含量有待考證,且賬齡結構出現惡化跡象。
????????經歷了三輪問詢之后,宏景科技終于過會,并于4月29日發布創業板招股書注冊稿。
????????注冊稿顯示,宏景科技主要面向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客戶,提供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園區等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包括前期咨詢、方案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運行維護等全過程的綜合服務。
????????按道理來說,宏景科技應當是一家注重研發的企業,不過,從募投項目的角度來看,其IPO所募集的資金中用于技術研發的資金不及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半。
????????具體而言,公司擬募集資金4.56億元,其中1.23億元用于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平臺升級項目,8063萬元用于AIoT基礎平臺開發項目,5229萬元用于營銷系統升級項目,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可見其所募集資金的投向更偏向于補充流動資金與營銷系統。
????????除此之外,宏景科技還存在業務區域過于集中的現象,公司本質或為系統集成商;且公司應收賬款快速增長,賬齡結構出現惡化跡象,而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逐年下降。
????????業務集中風險
????????2019-2021年,宏景科技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營業收入分別為4.02億元、5.67億元、7.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7%、41.06%、28.80%;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247萬元、6158萬元、812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5.58%、89.65%、31.97%。
????????要知道,2020-2021年,國內不少企業受疫情因素影響,業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落,在此背景下,宏景科技能有如此業績實屬不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收入結構并不算“健康”。據注冊稿,2019-2021年,宏景科技華南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3.62億元、5.24億元、6.4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88%、92.29%、88.39%;西南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1567萬元、1777萬元、6481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89%、3.13%、8.87%;而華東、華中、華北等5個區域合計收入僅分別為2506萬元、2600萬元、2001萬元,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23%、4.58%、2.74%。
????????如果進一步深入分析則可以發現更為嚴重的問題,即廣東地區幾乎貢獻了公司超過八成的收入。2019-2021年,宏景科技廣東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2.97億元、4.45億元、5.8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3.86%、78.38%、80.49%。
????????這并非行業性的問題,據Wind數據,2019-2021年,公司競爭對手恒鋒信息(12.300, -0.10, -0.81%)福建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2.22億元、9551萬元、2.2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21%、19.02%和37.32%;其他地區收入金額分別為3.44億元、4.07億元、3.84億元,占比分別為60.79%、80.98%和62.68%;2021年,銀江技術(6.890, -0.07, -1.01%)華東地區收入為9.47億元,西南地區收入為3.51億元,華北地區收入為3.85億元,華南地區收入為1.09億元,華中地區收入為8559萬元。
????????宏景科技的收入結構過于集中,對單一地區的依賴性過強,一旦廣東地區智慧城市投資需求下降或者競爭加劇,必將對其業績產生嚴重的影響。
????????應收問題顯現
????????從客戶性質角度來看,宏景科技的主要客戶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所組成。2019-2021年,公司對這三類客戶銷售收入2.16億元、4.53億元、5.7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3.67%、79.91%、78.47%;對民營企業銷售收入分別為1.86億元、1.14億元、1.5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6.33%、20.09%、21.53%。
????????綜合前文信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宏景科技的客戶主要為廣東地區的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
????????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城市之類的項目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由政府或者企事業單位主導投資無可厚非,但這類客戶不僅議價能力強,且資金回收周期長,容易導致公司資金被占用。
????????據注冊稿,2019-2021年,宏景科技年末的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合計金額分別為1.74億元、3.16億元、3.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9%、81.53%、21.32%,同期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6.97%、41.06%、28.80%。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2019-2020年,宏景科技應收賬款的增長速度顯著高于營業收入,2021年其應收賬款增速被營業收入增速反超,表面上看公司應收賬款問題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據注冊稿,宏景科技應收賬款賬齡結構主要集中在2年以內,該部分應收賬款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7.37%、88.47%和90.66%。
????????具體而言,2019-2021年,公司年末賬齡為1年以內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1.18億元、2.04億元、2.29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分別為59.46%、68.86%、65.59%;賬齡為1-2年應收賬款分別為5557萬元、5811萬元、8763萬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7.91%、19.61%、25.07%。
????????通過交叉比對可以發現一項重要的信息,2019-2020年,宏景科技應收賬款增速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但其所增加的應收賬款主要為1年以內應收賬款,而2021年在營業收入增速反超應收賬款增速的情況下,賬齡為1-2年的應收賬款增長量卻高于賬齡為1年以內應收賬款增長量。
????????顯然,后者的問題更為嚴重,這意味著公司應收賬款的回收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宏信科技信用減值損失金額的變動也恰好佐證了上述結論,2019-2021年,其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741萬元、753萬元和1515萬元,很明顯,2021年公司壞賬計提金額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宏景科技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的變動也同樣值得關注。據注冊稿,2019-2021年,公司賬齡為1年以內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分別為6.44%、5.07%、4.55%,賬齡為1-2年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分別為12.29%、9.92%、8.94%。
????????縱向對比可以看出,宏景科技主要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公司的主要銷售區域沒有變化,客戶性質也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為何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卻是逐年下降的?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的下降對業績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2021年,宏景科技的客戶也出現了異常。據注冊稿,公司當年年末應收賬款第四大客戶是一家名為廣東興育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興育教育”)的公司,對其應收賬款余額為1588萬元,乍看起來該金額并不算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合計金額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為25.29%,第一大客戶南方通信應收賬款余額僅為2567萬元。
????????更為重要的是,據企查查,興育教育成立于2019年10月,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吳海洋,實繳資本為零,且2019-2020年興育教育參保人數均為零人。試問,這樣一家企業如何成為宏景科技的應收賬款第四大客戶,未被列出的應收賬款客戶名錄中是否還有類似的企業呢?
????????技術含量待考
????????宏景科技從上游采購的物資包括原材料、勞務作業分包、技術服務采購三類。2019-2021年,上述三項合計采購金額分別為3.75億元、3.55億元、5.07億元,同期期末公司存貨金額分別為2.81億元、2.26億元、2.32億元。
????????根據會計BASE法則進行計算,2020-2021年,公司存貨結轉至營業成本的金額分別為4.10億元、5.01億元,而各期營業成本分別為4.29億元、5.26億元。
????????從數據上來看,宏景科技本質上就是一家系統集成商,核心原材料與服務均從外界采購,組裝完成后提供給客戶。退一步講,公司是否存在某些標準化的程序或者軟件,系統集成的過程也是軟件嵌入的過程?但從研發人員薪酬的角度來看,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2019-2021年,宏景科技研發人員平均數量分別為94人、107人、124人,研發人員薪酬分別為1552萬元、1585萬元、2452萬元,通過計算可以得知,其研發人員人均薪酬分別為16.51萬元/年、14.82萬元/年、19.78萬元/年。
????????另外,宏景科技辦公地為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租賃面積為4074平方米,廣州作為沿海發達城市,如此程度的年薪真的可以雇傭到可以開發出高度標準化程序或者軟件的員工嗎?
????????總之,收入來源地區集中,應收賬款問題顯現,本質為系統集成商,這些都是宏景科技有待解決的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