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14:45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正方軟件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提供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的軟件企業,圍繞學校在教學、學工、科研、人事、辦公、辦事等核心業務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打造“智慧校...
????????三四成的凈利潤都來自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近九成的收入來源于高校市場,患上“依賴癥”的正方軟件此次IPO的夢想仍存很大不確定性。
????????3月31日,國內高校管理軟件供應商正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方軟件”)更新了其創業板IPO招股書。公開資料顯示,正方軟件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提供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的軟件企業,圍繞學校在教學、學工、科研、人事、辦公、辦事等核心業務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打造“智慧校園信息平臺”,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軟件開發、運維及服務、硬件及集成等。
????????《紅周刊》注意到,正方軟件早在2009年就曾申請創業板上市,但由于業務依賴單一市場,對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影響,導致其未能過會。十三年過后,正方軟件再次開啟了IPO征程,但就目前來看,公司依賴單一市場的情況并未緩解,同時其營收增速連遭“腰斬”,三四成利潤依賴于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同時,過長的產品購銷周期也致使公司應收賬款規模不斷增加,回款壓力持續加大。諸多問題之下,此次正方軟件能否圓了“上市夢”,仍存很大不確定性。
????????業績靠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
????????依賴單一市場的“頑疾”仍存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正方軟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1.86億元和2.10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46.75%、26.56%和13.23%;同期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0.55億元、0.88億元和0.81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71.45%、60.68%和-7.41%。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正方軟件的營業收入雖呈上升趨勢,但營收增速卻連遭“腰斬”,凈利潤也在2021年出現了負增長,未來情況難言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正方軟件近期表現并不優秀的凈利潤,還存在對稅收優惠的依賴。
????????據了解,正方軟件的稅收優惠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及增值稅稅收優惠。由于其取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企業所得稅按15%的稅率計繳,而其銷售自行開發的軟件產品,按16%、13%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其中,2019年至2021年,正方軟件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稅收優惠合計金額分別為1938.29萬元、2326.83萬元和2162.91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1.24%、23.11%和23.16%,這一占比并不算低。
????????而在余下七成左右的凈利潤中,還有一部分來自政府補助。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其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72.99萬元、576.32萬元和156.85萬元。
????????若不考慮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正方軟件在2019年至202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041.47萬元、5858.14萬元和5791.94萬元,分別為各期凈利潤的55.78%、66.83%和71.40%。
????????正方軟件竟然有三四成的凈利潤都來自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可見,其來自正常經營所得的凈利潤并不多。
????????進一步來講,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雖然對正方軟件的業績做出了較大貢獻,但這部分利潤始終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如若未來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發生變化,或者正方軟件不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相關資質要求,公司無法繼續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則公司的經營業績恐怕會受到影響,盈利水平將大大降低。
????????此外,從營收結構上來看,依賴高校市場仍然是正方軟件的“頑疾”。據披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軟件開發、運維及服務、硬件及集成,其中,軟件開發中的主要產品包括智慧校園基礎平臺和智慧校園業務系統,然而僅這兩項業務的收入占比,在報告期內分別達到86.43%、88.49%和88.72%,占比接近九成,并且呈現出逐年走高的態勢。這也就意味著,正方軟件對于高校市場的依賴性還在逐年增強。
????????不得不提的是,早在2009年,正方軟件就曾因依賴單一市場導致IPO折戟,此次其帶著尚未解決的問題再次對創業板發起沖擊,能否通過審核就難免令人擔憂了。
????????研發轉化能力不足
????????“三創四新”屬性仍有待解釋
????????創業板早已不是十幾年前的創業板,在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各個板塊的定位都變得更加明確。根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應當符合創業板定位,即創業板定位主要支持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戰略,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簡稱“三創四新”)。
????????也正是因此,不少擬上市公司在創業板IPO過程中均會被交易所詢問是否滿足“三創四新”定位,研發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先進性、專利成果等都是繞不開的審核重點。那么,正方軟件的“三創四新”屬性如何呢?
????????正方軟件在論述其“三創四新”特征時,重點介紹了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和所獲獎項,以及自主研發形成的“公共平臺技術、業務構建技術、安全防護技術、智能服務技術”等四大類核心技術。公司還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演化,不斷融合新技術應用,滿足數字化校園升級迭代的需求。可以看出,公司關于“三創四新”的分析論證缺少量化分析,并未闡明其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先進性。
????????而在研發費用方面,《紅周刊》發現,正方軟件也存在著不小疑點。
????????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正方軟件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614.56萬元、2653.78萬元和2890.34萬元,金額并不算低,然而從其研發費用的構成來看,職工薪酬卻占了將近九成。
????????據招股書介紹,正方軟件研發費用的投入主要包括研發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與攤銷及其他。報告期內,其職工薪酬的金額分別為2336.32萬元、2379.97萬元和2572.45萬元,分別占當期研發費用的89.36%、89.68%和89.00%,可見其近九成的研發費用都以薪酬形式支付給了研發人員。
????????對此,公司表示,由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公司產品不斷的技術更新和升級迭代、銷售市場的持續開拓、項目的及時實施等均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當然,如果大量的研發薪酬支付,能夠換來足夠多的研發成果,那自然是另當別論,但事實上,正方軟件大量的研發投入,并沒多少轉化為研發成果。
????????從最能反映研發成果情況的專利數量來看,截至2022年2月末,正方軟件共獲得5項發明專利,但是,其中有4項是2018年及以前的申請的,也就是說,在報告期這三年內,正方軟件僅申請了1項發明專利,還有大量研發費用并未能轉化成專利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全國高校的教學活動均由線下轉至線上,線上教育類移動應用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爭奪的風口,但面對環境的突然變化,正方軟件的反應卻似乎有點慢,其未能及時推出線上教學應用,從而錯失了大好機會。而各大高校紛紛開始尋找替代品進行線上教學,以至于正方軟件2020年和2021年的在手訂單數量、合同金額均出現下降。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便在于研發創新能力,但作為國內眾多高校的教務系統供應商,正方軟件的研發轉化能力和環境變化應對能力都表現不佳。如果連自身賴以為生的高校市場都無法守住,又何談持續經營能力呢?因此,從研發成果轉化能力和應對環境變化的產品開發能力來看,正方軟件不僅需要對其“三創四新”特征,以及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進行更加詳盡的說明,而且還需要對持續經營能力進行進一步論證。
????????應收賬款激增
????????回款周期偏長
????????由于正方軟件重要客戶為高等院校、中職學校等用戶,這些客戶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因此該部分客戶的貨款支付審批流程較長。亦有部分客戶為加強售后服務約定了較長的付款周期,這也直接拉長了其產品的購銷周期。再加上正方軟件大多數客戶是第四季度付款,這使得其前三季度收入受限,且全年收入中也有一部分是“只見數字不見現金”的應收款項。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各報告期末,正方軟件的應收賬款和應收質保金凈額合計分別為4494.67萬元、7221.59萬元和10282.99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60%、38.85%和48.85%,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8.16%、22.55%和27.81%,占比均較高,且在不斷增加。
????????此外,2020年和2021年,正方軟件的應收賬款和應收質保金增速分別為60.67%和42.39%,而同期營業收入的增速則分別為26.56%和13.23%,其應收增速已經明顯超過營收增速。這意味著其賒銷規模在不斷增大,應收賬款相關風險也越來越高。
????????這些持續看漲的應收賬款給公司營業收入的質量帶來考驗。從應收賬齡來看,在各期應收賬款和應收質保金中,賬齡在1年以上的余額合計占比也分別達到46.65%、39.23%和39.38%,由此可以看出,其回款周期較長的應收賬款占比相當高。正方軟件在招股書中也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較快發展,若不能較好的執行應收賬款管理措施或者客戶結構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將面臨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增大的風險。
????????應收賬款激增,意味著大量資金被客戶占用,一旦客戶回款出現大量逾期,很可能會導致資金鏈緊張,引發流動性風險,因此應收賬款風險不容忽視。
????????隨著IPO進程的推進,在上述種種風險之下,正方軟件正面臨著考驗,對此,《紅周刊》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