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10:12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招股書顯示,奧浦邁預計發行不超過2049.51萬股以募集5.03億元用于“CDMO生物藥商業化生產平臺”、“細胞培養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兩個奧浦邁
????????“細胞培養基”第一股來了。
????????4月13日上午9時,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即將召開2022年第27次上市委會議,屆時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浦邁)的IPO申請將接受委員的審議。
????????作為一家專門從事細胞培養產品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奧浦邁的業務可以幫助客戶加速新藥從基因(DNA)到臨床申報(IND)及上市申請(BLA)的進程,降低生物制藥的生產成本等。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專攻“細胞培養基”的企業,奧浦邁創始人的簡歷也很是靚眼。創始人肖志華畢業于紐約州立大學,先后任職于英濰捷基生物技術公司、生命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和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下稱睿智化學),肖志華之妻賀蕓芬也曾是睿智化學的資深科學家、首席研究科學家,二人以41.98%的股份成為了奧浦邁的實際控制人。
????????據招股書顯示,奧浦邁預計發行不超過2049.51萬股以募集5.03億元用于“CDMO生物藥商業化生產平臺”、“細胞培養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圍繞在奧浦邁身上的種種爭議也不絕于耳。
????????奧浦邁的兩大客戶都與兩位實控人肖志華、賀蕓芬的前任職單位——睿智化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奧浦邁的前五大客戶——上海岸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岸邁生物)是由肖志華在睿智化學時期的前同事所創辦。
????????申報材料顯示,奧浦邁的經銷商還與其共用“奧浦邁”的名字,這或許也將給未來業務的風險以及與經銷商之間的彼此獨立性關系埋下隱患。
????????“細胞培養基”第一股?
????????培養基是生物醫藥核心原料之一,其性能可直接影響產物表達量的高低,進而影響生物藥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
????????招股書顯示,奧浦邁以細胞培養技術和工藝開發為基礎,主營業務包括細胞培養基系列產品和生物制藥委托開發生產服務(CDMO)兩大應用領域。
????????培養基和CDMO也存在一定的捆綁關系,奧浦邁在為CDMO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可以綁定其培養基產品,從而將CDMO客戶培育轉化為培養基客戶。
????????培養基已逐漸占據了奧浦邁收入結構的“半壁江山”。
????????從2019年至2021年,培養基為奧浦邁帶來的營收分別為0.26億元、0.53億元和1.28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4.46%、42.71%和60.09%。
????????而CDMO的業務收入則尚未突破億元大關。CDMO從2019年至2021年為奧浦邁帶來的營收分別為0.33億元、0.72億元和0.85億元。
????????不過培養基業務的增長也與新冠疫情的爆發有關。
????????在中國細胞培養基市場競爭格局中,仍以進口品牌為主,市場中的主要競爭者為賽默飛、丹納赫和默克三大進口廠商。根據沙利文咨詢的研究數據,2020年,賽默飛、丹納赫和默克三家進口廠商在我國培養基市場的整體占比為64.7%。
????????新冠疫情爆發后,由于國外培養基廠商生產中斷、物流停滯以及貿易、人員入境管制等各種因素,使得國內培養基下游制藥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實際影響。
????????疫情帶給進口廠商的種種不利因素,成為了奧浦邁的發展機會。
????????“在此背景下,國內下游企業對國外產業鏈穩定和時效性的信心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國內培養基進口替代效應。公司在產品供應的穩定性與服務的及時性方面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報告期內客戶數量不斷上升。”奧浦邁表示。
????????盡管奧浦邁強調自己所起到的進口替代效應,但是信風(ID:TradeWind01)發現奧浦邁在原材料的采購上仍對國外廠商有所依賴。
????????2020年,奧浦邁從默克旗下的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默克化工)采購109.75萬元的試劑、功能性耗材等,占當期采購額比重為4.51%。
????????從2019年至2021年,奧浦邁從另一供應商——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西格瑪)處采購試劑和耗材的金額分別為96.23萬元、125.20萬元和291.49萬元,占當期采購額的比重分別為5.80%、5.14%和5.73%。
????????信風(ID:TradeWind01)發現西格瑪與默克化工存在關聯關系。天眼查顯示,默克化工的董事長Marc,Olivier,Armand Jaffre及董事都在西格瑪任職。西格瑪的大股東正是默克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但是對于這一潛在的關聯關系,奧浦邁并未進行更多披露。
????????以2020年為例,若是算上奧浦邁從默克化工處采購的試劑、耗材,則其在默克相關主體處的采購額約為234.95萬元,占當期采購額比例約為9.29%,默克也將頂替北京西美杰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當年第一大供應商。
????????另一競爭對手——賽默飛也是奧浦邁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從2019年至2021年奧浦邁對賽默飛的采購額分別為44.91萬元、103.62萬元和185.50萬元。
????????山東版的“奧浦邁”
????????2020年是奧浦邁順利實現扭虧為盈的關鍵一年。
????????招股書顯示,從2019年至2021年,奧浦邁的營收分別為0.59億元、1.25億元和2.1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0.12億元、0.12億元和0.60億元。
????????奧浦邁采用的也是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產品營銷,經銷商在奧浦邁的銷售體系中占比并不算高。
????????從2019年至2021年,經銷模式為奧浦邁帶來的營收分別為513.99萬元、437.87萬元和1386.06萬元,占當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8.78%、3.50%和6.52%。
????????經銷商與奧浦邁之間的合作關系頗為微妙——不少經銷商都是剛成立便與奧浦邁合作,似乎存在“為了經銷而設立”之嫌。
????????申報材料顯示,在培養基業務方面,成立于2015年的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當年便與奧浦邁建立合作;成立于2016年10月的江蘇東抗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便與奧浦邁建立合作.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剛成立的經銷商中,還存在與奧浦邁共享品牌名稱的情形,例如作為奧浦邁經銷商的山東奧浦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奧浦邁)。
????????對于二者合作的理由,奧浦邁稱:“2015 年,該客戶創始人看到發行人的發展潛力,開始與發行人接觸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為了推廣發行人品牌,該客戶創始人注冊成立了山東奧浦邁,主要向發行人采購疫苗培養基。”
????????奧浦邁還表示二者的合作已經在2020年停止了,稱二者的合作不具有可持續性。
????????但是信風(ID:TradeWind01)發現,二者合作雖然早已在2020年結束,但是這家為了奧浦邁而成立的經銷商迄今為止尚未注銷。山東奧浦邁的業務范圍也與奧浦邁趨于一致。
????????天眼查顯示,山東奧浦邁的業務范圍涵蓋生物技術開發、轉讓及相關技術咨詢;生物制品的研發及銷售;一類、二類醫療器械的研發、銷售等。
????????名稱相似,業務范圍也趨于一致是否會給奧浦邁日后的業務開展埋下“定時炸彈”,似乎也需要其進一步解釋。
????????而除了異常的經銷商關系外,奧浦邁實控人肖志華、賀蕓芬在睿智化學的前同事——吳辰冰也在“不遺余力”支持其業務發展。
????????吳辰冰所創辦的岸邁生物一直是奧浦邁的前五大客戶。從2019年至2021年,岸邁生物為奧浦邁所貢獻的營收分別為243.69萬元、1559.18萬元和1503.70萬元,占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4.16%、12.48%和7.07%。
????????若是要追溯二者之間的合作時間則更早。成立于2016年2月18日的岸邁生物在成立當年便與奧浦邁展開合作。
????????對于這一交易的時間合理性,奧浦邁解釋稱:“岸邁生物創始人與發行人實際控制人系前任職單位同事,了解發行人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遂在岸邁生物成立后與發行人開始合作。”
????????事實上,從任職時間線來看,奧浦邁的實控人肖志華、賀蕓芬與吳辰冰之間的共事時間并不長。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吳辰冰離開睿智化學之時,奧浦邁的實控人肖志華、賀蕓芬才剛剛加盟睿智化學。
????????這也意味著,吳辰冰與奧浦邁的兩位實控人共事時間或許僅有幾個月的時間。
????????前五大客戶——北京免疫方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免疫方舟)也在2017年剛成立之時便與奧浦邁展開合作。
????????招股書顯示,免疫方舟2019年為奧浦邁帶來的營收為1394.50萬元,占當期營收比重達到6.56%。
????????奧浦邁對此又解釋稱:“2017年開始合作,免疫方舟創始人在前任職單位工作的期間即與發行人存在業務往來;且該客戶目前重點在藥物發現階段,尚未具備中試生產能力,遂在免疫方舟成立后與發行人開始合作。”
????????事實上,此前賀蕓芬的另一身份是免疫方舟的董事,梳理賀蕓芬的任職時間線可以發現,賀蕓芬2016年離開睿智化學后,其便在2017年“火速”加入免疫方舟并擔任董事,直至2020年8月賀蕓芬才退出免疫方舟。
????????種種詭異關聯都給奧浦邁的業務獨立性打上潛在問號,而這些因素是否會成為困擾奧浦邁走向IPO的問題,也有待上市委給出結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