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3:06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過往披露的案件看,有些舉牌者在觸及舉牌紅線后拒不履行信披義務,或故意隱匿一致行動人身份,大舉買入上市公司股份,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從而引發上市公司控制權之爭的...
資本市場又現違規舉牌。近日,知名“牛散”陳發樹因舉牌未及時公告遭北京證監局處罰。
據北京證監局披露,新華都(5.040, 0.19, 3.92%)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實業集團(上海)投資有限公司、陳發樹、林玉葉、陳焱輝與廈門新華都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作為森特股份(40.780, -1.07, -2.56%)股東,互為一致行動人。2021年12月6日,陳發樹名下證券賬戶陸續買入150萬股森特股份股票,上述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由4.78%上升至5.06%。該持股變動信息未于3日內公告,直至2021年12月31日才對外公告;且2021年12月6日至12月29日期間,該名下證券賬戶繼續買賣森特股份股票,使持股比例維持在5%以上,最高至5.20%。
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公平正義秩序,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設置了持股比例超過5%即舉牌的規定,也就是當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5%時,應向監管層作出書面報告,知會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期間不得繼續買賣該股票。
雖然監管部門明令禁止,但現實中,觸發舉牌紅線后未履行信披義務且繼續增持的現象屢見不鮮。去年11月,深交所對另一知名“牛散”周信鋼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決定,原因同樣是周信鋼超比例持有股票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于限制轉讓期內繼續買賣。
違規舉牌屢禁不止,原因何在?違規成本太低是主因。按目前情況看,監管部門大多從信息披露違規的角度查處違規舉牌者,普遍處以警告或者罰款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
相比之下,“悄悄增持”的違法成本較低。一般來說,如果投資者尤其是陳發樹這樣的知名“牛散”,在持股達到5%時履行信披義務,往往會引起市場關注,吸引投資者跟風買入,推動股價上漲,舉牌成本也將大為提高。反之,如果不及時披露信息,則能以更低的價格增持到更多籌碼。即使面臨違規處罰,巨大的利益誘惑也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
再者,可更輕易地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從過往披露的案件看,有些舉牌者在觸及舉牌紅線后拒不履行信披義務,或故意隱匿一致行動人身份,大舉買入上市公司股份,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從而引發上市公司控制權之爭的案例不在少數。
可見,違規舉牌的背后不僅僅是信息披露違規那么簡單,還往往與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惡意收購等行為交織,破壞了證券交易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擾亂了市場交易秩序。
沉疴還需猛藥治,根治違規舉牌,必須對癥下藥,要進一步提高相關違法違規成本。例如,可強制違規者減持股份至5%以下,并吐出非法所得,產生的收益歸上市公司所有;如果造成股價震蕩導致投資者財產損失的,由違規者賠償投資者。
刑事追責也不能缺位。監管部門不能僅從信息披露的角度查處違規舉牌,應深挖其背后動機,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部門。只有加大懲戒力度,增強監管震懾力,才能讓不法分子及時收回觸碰“高壓線”的手,更好維護市場公平正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