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08:2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趙超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雖然2021年華林證券信用及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同比增長,但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卻大幅下滑,拖累了公司業績。其中,自營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幅度高...
《電鰻快報》 趙超/文
3月26日,華林證券(002945.SZ)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年報。2021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都呈現下滑。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已公布2021年財務數據的30家券商中,華林證券當期40.46%的凈利潤同比跌幅,位居第三位。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雖然2021年華林證券信用及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同比增長,但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卻大幅下滑,拖累了公司業績。其中,自營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幅度高達89.84%。
華林證券圍繞互聯網戰略轉型遭遇陣痛。2021年,公司信用及經紀業務營業支出同比增長,主要因公司當期圍繞互聯網轉型戰略,加大信息技術投入,導致當年信息技術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吞噬了公司利潤。
自營收入斷崖式下跌
根據華林證券《2021年報》,當期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滑6.34%至13.95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40.46%至4.84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43.39%至4.42億元,收入、利潤雙降。公司上次出現收入、利潤雙降,為2018年,當期華林證券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6.22%、25.58%。
從上述數據來看,華林證券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遠超2018年,為公司上市后最差年度業績表現。
華林證券于2019年1月17日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后兩年,公司業績取得連續增長。2019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11億元、4.4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0.98%、28.14%。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4.9億元、8.1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7.42%、83.96%。
而到了2021年,華林證券業績突變,收入、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分季度來看,公司2021年三季度,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68億元、0.69億元,四季度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下滑至282.09萬元、-586.13萬元,相對于上半年出現明顯下滑。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雖然2021年華林證券信用及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同比增長均超過30%,但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卻大幅下滑,拖累了公司業績。當期,公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分別為0.44億元、0.29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89.84%、41.08%。其中,自營業務收入占比也從上年的28.91%,大幅下滑至3.14%。
華林證券解釋稱,2021年自營業務同比下滑,主要因為當期權益類自營業務獲利減少和自營業務公允價值波動所致。華林證券自營業務主要包括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及其他金融產品投資及交易。固定收益類自營業務主要包括交易業務(做市交易、撮合交易等)和自營投資(債券投資、票據投資等)兩類,通過賺取買賣差價、取得利息等方式獲取收益。
華林證券稱,2021年股票市場風格切換較快,行業分化加劇,以上證50指數、金融板塊等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進一步下跌,對公司的股票投資業績帶來一定壓力。而在2020年,華林證券自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1億元,同比增長99.24%。
受“資管新規”轉型影響,華林證券資產管理規模持續下降,導致資管業務收入下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存續資管計劃56只,管理資產規模為235.96億元,相對于2020年的74只存續資管計劃、314.12億元管理資產規模,同比分別下滑24.32%、24.88%。
轉型互聯網吞噬利潤
2021年度,華林證券凈利潤同比40.46%的降幅,遠超公司當期營業總收入6.34%的降幅。在截至3月27日已披露2021年財務數據的30家券商中,華林證券凈利潤同比跌幅位居第三位,在錦龍股份、越秀金控之后。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除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下滑,占據華林證券2021年營收比例44.56%的信用及經紀業務成本大幅增長,也是公司凈利潤大幅的原因之一。
雖然2021年華林證券信用及經紀業務收入取得33.43%的同比增速,但該業務營業成本高達101.2%的增速,吞噬了公司凈利潤。2021年,公司信用及經紀業務成本為5.46億元,相對于上年的2.71億元,增長了2.75億元。同期,公司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金額僅為2.22億元。
成本的大幅上升,讓華林證券2021年信用及經紀業務營業利潤率同比下滑20.77個百分點。
2021年度,自營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讓華林證券該業務營業利潤率同比下滑136.73個百分點。同期,華林證券營業利潤率為36.85%,同比下降24.37個百分點。
華林證券解釋稱,2021年信用及經紀業務營業支出同比增長,主要因公司當期圍繞互聯網轉型戰略,加大信息技術投入,導致當年信息技術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此外當年人力薪酬成本也較上年同期增加。
數據顯示,2021年華林證券電子設備運轉費同比增長646.84%至2.38億元,主要是公司圍繞互聯網轉型戰略,加大信息技術投入。同期,因公司本年圍繞互聯網轉型戰略,加大業務宣傳投入,導致公司當期業務宣傳費同比增長128.01%至1360.47萬元。
《電鰻快報》進一步研究發現,2021年度,華林證券總部及子公司營業收入為6.94億元,同比下滑27.02%。同期,公司總部及子公司營業利潤僅為0.53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90.66%。
高層密集調整
《電鰻快報》注意到,2021年,華林證券高層進行了一系列調整,范圍之大較為罕見。
2021年1月,華林證券公告稱,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翟效華的書面辭職報告,翟效華由于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翟效華不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同年4月,陳彬霞由于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華林證券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陳彬霞不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5月,華林證券董事會同意提名朱文瑾為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董事會同意聘任公司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沈順宏兼任公司財務總監;關曉斌由于工作調整不再擔任公司財務總監,繼續擔任公司董事會秘書、執行委員會委員。
2021年6月,華林證券董事會已聘任韋洪波出任公司總裁、執委會主任委員;朱文瑾由于工作調整不再擔任公司總裁、執委會主任委員,任公司副董事長、執委會委員;董事會已聘任雷杰出任公司合規總監;溫雪斌由于工作調整不再擔任公司合規總監。
而在8月,溫雪斌由于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華林證券首席風險官、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其不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李華強由于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華林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公司董事會聘任王健瑛出任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聘任雷杰為公司首席風險官。
同年9月,沈順宏因工作分工調整原因,申請辭去華林證券財務總監職務,繼續擔任公司執委會委員;董事會聘任關曉斌擔任公司財務總監,其辭任董事會秘書。而在10月,沈順宏由于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華林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
而在2020年,華林證券曾被處罰。
根據華林證券2020年1月3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對華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限制業務活動措施的決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19〕60號)。
經查,證監會發現華林證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一是公司章程以及各項制度中均沒有規定各內控部門的職責分工。二是對高級管理人員和下屬各單位進行考核時,未由合規總監出具書面合規性專項考核意見。三是對子公司合規管控不足,如從未對子公司進行合規檢查;未向另類子公司選派合規負責人,向私募子公司選派的合規負責人主要在母公司辦公。四是未對投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等出現重大風險或違規問題涉及的責任人或責任部門進行問責。五是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中大量職位由存在關聯關系的人員擔任,甚至部分關鍵職位由一人兼任(代行),公司內部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制衡。此外,公司監事會主席任職不符合《公司章程》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公司董事會授權不明確等。
按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對華林證券采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隨后,華林證券解釋稱,監管措施所涉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并非完全停止新增業務,而是對新增業務的規模進行限制,公司仍可以在限制新增規模范圍內拓展新業務,各項原有業務也仍可以正常開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