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10:1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綜合機構觀點來看,短期而言,資金流動加大,買賣交換較為充分,風險逐漸釋放。北向資金17日結束連續8個交易日凈流出態勢,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產業資本繼續增持,...
國務院金融委及時發聲,市場信心大振。17日,A股、港股延續反彈走勢。在估值走低、信心回升的情況下,面對資金流動加快、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當前市場缺錢嗎?長期資金還在嗎?貨幣政策空間充足嗎?
綜合機構觀點來看,短期而言,資金流動加大,買賣交換較為充分,風險逐漸釋放。北向資金17日結束連續8個交易日凈流出態勢,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產業資本繼續增持,市場總體上并不缺錢。從長遠看,居民增配權益資產大勢不改,長期資金參與力度加大既是趨勢,也受到政策鼓勵。宏觀層面,穩增長是當前首要目標,貨幣政策加力可期,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
當前市場缺錢嗎
“市場并不缺錢。”接受采訪的機構人士大多認為,恐慌情緒使得投資者加速離場避險,部分基金產品觸發警戒線也被動減倉,共同造成了資金離場。從最近兩個交易日的反彈來看,資金在逐步回場。
數據顯示,截至17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連續3個交易日超過1萬億元,3月以來日均成交額達10676億元,高于2月的9400億元,也略高于去年全年的10583億元。成交量大,說明買賣交換充分,市場流動性好。從機構監測數據來看,在市場連續下跌期間,除了部分私募基金產品被動減倉,公募基金并未出現贖回潮、拋售潮。
“真正可怕的不是資金走了,而是走了后不回來了。”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如是說。17日,北向資金凈流入54億元,結束連續8個交易日凈流出態勢。
不少場外資金也在積極布局。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今年已有超過688億元資金凈流入股票型ETF。
其中,在市場波動較大的3月15日當天,有超27億元資金借道股票型ETF“抄底”。
此外,產業資本、基金公司也紛紛出手。最近一周,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增持、回購公告,體現了產業資本對標的價值的認可,而他們是離企業最近的“錢”;至少有中庚、睿遠等一批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宣布自購旗下基金產品,金額合計超4億元。
長期資金還在嗎
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定盤星”。在前期市場大跌階段,北向資金連續凈流出放大了投資者焦慮情緒,但從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不少長期資金選擇了堅守。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負責人明確表示,沒有大規模減倉。“股市下跌并不是因為經濟基本面出現大幅下滑,或者是資本市場投資邏輯發生了改變,更多是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響,比如,地緣政治事件、國內疫情等。”
從估值看,一些成長板塊的估值壓力得到緩解,對長期資金吸引力進一步提升。當前,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在12倍左右,對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則在21倍左右。各主要指數估值已處合理偏低位置。
從資產配置長期趨勢看,權益資產仍將是居民財富增配的重點。中國經濟正加速轉型升級,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逐步成為產業重心,將加速融資結構向以股權投資為主的直接融資轉變。參照發達國家經驗,在服務業發達和股權融資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居民配置權益資產的比例將顯著提高。隨著第三支柱體系的建立健全,股市也將迎來更加穩定的長期資金。《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0》指出,截至2019年,我國第二和第三支柱養老基金總資產占股市市值的比例僅1.37%,與全球平均水平21.47%還有很大差距。
從制度環境看,吸引長期資金的政策措施將陸續出臺。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提出,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銀保監會明確要求,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開展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優勢,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證監會也明確表示,完善有利于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加大對公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培育,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水龍頭”會被擰緊嗎
市場層面不缺錢,那么宏觀層面缺嗎?在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后,我國貨幣政策空間會否受到影響?對此,專家普遍認為,穩增長政策取向不變,且更加強調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我國總體物價水平低,政策手段充足,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穩定的金融貨幣環境。
從市場反應來看,由于此前市場預期充分并提前消化,無論是美股市場還是A股市場,都沒有明顯受到美聯儲此次加息的影響。機構大多認為,我國貨幣政策更早回歸常態化,現階段海外政策調整仍屬于“追趕的階段”,不構成明顯約束,不影響我國加強逆周期調控。
從穩增長的實際需要來看,穩定國內宏觀經濟大盤仍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機構認為,近期國內疫情發展對經濟運行形成一定壓力,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對沖。
從未來貨幣政策發力點來看,貨幣政策將繼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在引導擴大信貸和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或有更多實質性動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可能繼續下降;降準也可能相機實施,釋放長期流動性,支持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此外,人民銀行將繼續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寬信用保駕護航。
總體而言,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且留有加大操作力度的空間。“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的明確要求,意味著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金融市場、實體經濟運行將擁有穩定的貨幣環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