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12:5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大成基金回顧2021年稱,A股市場呈現出利率波瀾不驚、產業政策層見疊出、結構性機會此起彼伏的特點。
大成基金2022年度策略全新出爐。
大成基金認為,2022年,中美經濟周期或錯位,呈現出中國衰退寬松+美國滯脹緊縮的局面。中國企業盈利周期下行,信用結構性擴張;地產基建企穩,長期天花板清晰,新基建是信用擴張的社會共識。利率趨勢方面,寬貨幣的債牛基礎仍在,結構寬信用下信用溫和修復。
大成基金表示,2022年權益市場指數層面風險不大,結構性行情為主;賽道型、躺贏型投資機會性價比顯著下降,以微觀產業研究把握長期產業趨勢,廣度深度并重是高質量決策的取勝之道。投資上應該重點關注“專精特新”及“否極泰來”帶來的機會。
2022年宏觀“穩”字當頭
大成基金回顧2021年稱,A股市場呈現出利率波瀾不驚、產業政策層見疊出、結構性機會此起彼伏的特點。港股市場出現了連續下跌、極度低迷的情形,“房住不炒”、“雙減政策”、“互聯網反壟斷”帶來相關產業收縮;而中國版ESG正式出臺,港股受到更加明顯的影響。海外市場則因為經濟復蘇+流動性預期波動推動了資本市場震蕩上行。
展望2022年,大成基金認為,宏觀政策將以“穩”字當頭,兼顧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中央對經濟狀況和嚴峻的外部環境已有明確預期,定調“穩增長”是當務之急;在“共富”基調下,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扶持中小微企業;同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鼓勵“專精特新”。
企業盈利方面,大成基金預測全A兩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或回落后磨底,周期和中游制造歸母凈利潤單季同比逐季回落,消費歸母凈利潤單季同比上半年低下半年高。
大成基金預計2022穩增長預期明確。2021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基礎定調不變,“跨周期調節”思路下,政策“先收先寬”。貨幣政策方面,要求“財政和貨幣要協調聯動”,貨幣政策未來將以“寬貨幣穩信用”為主。財政政策方面,“精準”“可持續”“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在時點上要求提前。
在”穩”的具體實現方式上,大成基金建議聚焦“一加一穩”。“加”在“雙碳周期”發力,碳中和“先立后破” ,是信用寬松的一大渠道;“穩”在繼續“穩地產穩基建”,托底經濟下行。
聚焦“專精特新”+ “否極泰來”機會
展望市場,大成基金認為,在新增社融增長放緩、企業盈利增長高位回落、產業政策頻出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下,整體A股估值有所回落。考慮到2021盈利增長后,當前A股估值水平處于相對合理位置。微觀企業層面:中國新興產業微觀企業競爭力全球優勢明顯,新興產業中資龍頭的估值普遍高于海外龍頭,絕對PE(TTM)約2.7倍。估值溢價高于平均的行業主要集中于中國優勢的光伏中端設備、負極材料、動力電池、隔膜及預期本土需求等。資金供給方面,公募基金仍是明年規模最大的增量資金,私募擴張將有所放緩,外資有望凈流入,銀行理財可能帶來少量增量資金。資金需求方面,股權融資擴容趨于平穩,預計保持相對平穩的水平。
2022年,大成基金將沿“否極泰來”和“專精特新”兩條思路尋找結構性方向。“否極泰來”包括自身景氣反轉的行業和外部因素催化的行業。
景氣反轉方向,大成基金認為隨著未來缺芯緩解,汽車主動補庫存+進入新能源車產業鏈,汽車及零部件行業α、β收益有望形成共振;另外,生豬價格明年有望見底,板塊景氣上行,農業(豬周期)方向亦有機會;還有必選消費品,因其需求具備韌性,毛利率會有恢復。外部因素催化的行業包括地產和基建產業鏈以及互聯網、國企改革。
“專精特新”指的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扶植“專精特新”是中國近年特色產業政策之一,且“專精特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為主,成長空間更大。因此,大成基金會非常重視“專精特新”機會,圍繞產業升級自下而上精選“專精特新”,主要聚焦碳中和、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三條投資主線。主要原因在于,“碳中和”政策引導新能源產業長期發展趨勢明確;中國強化科技力量,硬科技國產替代崛起;高端裝備、武器裝備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發展迫在眉睫。具體而言,大成基金會重點關注半導體、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板塊的細分領域頭部“專精特新”企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