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11:39 | 來源:中華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貴州山區,到土家苗寨、秦巴腹地、大別山區……這些過去連片的特困地區,如今全都實現了脫貧,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從貴州山區,到土家苗寨、秦巴腹地、大別山區……這些過去連片的特困地區,如今全都實現了脫貧,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這些奇跡的背后,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與部署,離不開各級政府的統籌,也離不開全社會和企業的參與。
在眾多企業中,中國平安就是其中深度參與扶貧的一支力量。而三年脫貧攻堅戰中,中國平安在發揮金融優勢的同時,還積極發揮企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個個基層黨員干部參與到平安“三村工程”中去,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目標實現的一支生力軍。
為群眾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黎明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而與山石相伴的村民們被貧窮困擾多年。
2016年4月21日,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中國平安產險遵義中心支公司的何銳被派駐到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黎明村擔任駐村工作組成員。4年多的時間里,他進山搞摸底調研,出山跑項目資金,白天抓項目落地,夜晚就梳理問題,成為了村民們最為信任的駐村干部。
何銳同志剛到黎明村,就著手了解村里情況:黎明村轄區有黎明、寶珠、小灣、田坎、星光5個村民組,總戶數221戶815人。在家戶數135戶486人,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41人。他了解黎明組、寶珠組、主要產業種植烤煙,部分地方運輸難度困難,全靠人力背運,路不通的問題,種植烤煙難度較大。
一個星期里,工作組走訪了兩個組所有農戶,了解村民實際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與村支兩委協商出解決方案,新增修建三條機耕道,共計3公里左右。項目確定以后,由于資金來源比較困難,何銳立即向派駐單位領導匯報情況,申請實施煙葉配套路機耕道新建項目。項目于2017年11月20日正式動工建設,投入資金8萬元,新建3米5寬累計長度3公里的機耕道,于 2018年1月8日正式通車。解決了黎明組、堡珠組村民組的烤煙種植及運輸問題。
堡珠組村民羅良炳說,“路修好了就方便了,不用靠人力來背運煙葉了,以前荒廢的土地又可以利用起來種植烤煙,收入也增加了”。機耕道的建成老百姓們很滿意。
過去,黎明村黎明組和堡珠組入戶路達到95%,夜間出行一片漆黑,晚上出行完全依靠手電筒。扶貧工作組協調單位爭取資金,在村里的主干道上安裝了39盞太陽能路燈,為黎明村送去“光明”,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工作組緊密結合‘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主題教育,聽取群眾心聲,了解村民所需所盼,堅持從民生小事入手,改善村內各項基礎設施。”何銳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認認真真為群眾辦實事。他想方設法改善村容村貌,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給村里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晚上出行方便了很多,為全體村民做的好事,就像這路燈一樣,不僅照亮了我們生活的道路,也讓我們時刻感受著黨的關懷和溫暖。”當地村民說。
發展特色產業 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在陜西榆林佳縣的馬能峁村,過去幾十戶人家稀疏的分布在一條貧瘠的峁上(黃土高原的一種地形),縱橫的溝壑將村子割裂開來,只有一條狹窄的土路將一戶戶村民相聯系。村里656人中,常住人口不到1/6,“空心化”嚴重。
2017年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的員工劉志宇,被公司選派到馬能峁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雖然從小在榆林長大,但在他第一次來到馬能峁村時,還是被村里的貧困景象所震驚。作為黨員和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志宇來不及感慨,很快就投入到緊張的扶貧工作中來。
他通過入戶調研,與村民面對面溝通,了解村里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需求,為開展幫扶工作打基礎。經過調研,劉志宇發現村里“空心化”嚴重和貧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產業。發展產業是改變當地面貌必經之路。在劉志宇的積極推動下,以及平安人壽陜西分公司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馬能峁村啟動了“紅棗羊”養殖產業在。
劉志宇向分公司爭取了11萬元作為項目專款。同時,積極幫助貧困戶確立養殖方案,提供養殖和管理的技術支持,大力支持項目運營,并積極幫助各類農產品尋找銷售渠道。2018年至今,通過銷售“紅棗羊”,累計為村里貧困戶分紅共計近8萬元。
在幫助村里發展產業的同時,他積極宣傳最新扶貧政策,幫助村民解決困難。很多政策申請需要填寫表格,而很多村民不識字。為了讓村民都能享受到相關政策,劉志宇只能入戶幫助貧困戶填表。為避免信息出現差錯,他只能逐條與村民核對信息。經常填好一張表格就要一兩個小時,不過想到這些能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他心中不僅沒有怨言,反而干勁十足。
在駐村扶貧的兩年多時間里,劉志宇始終沖在一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吃住都在村里。他和團隊先后為馬能峁村爭取公司資源133萬余元,用于基礎設施維修維護、特困戶危房修繕、愛心超市物品捐贈、日常入戶走訪及義診等方面投入。
在他們共同努力之下,村民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積極的改變,從過去“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村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建檔立卡16戶41人貧困戶在2020年全部脫貧。貧困家庭人均年純收入從2017年的3101元,增長到2020年的8000余元。
“唯有努力做好扶貧工作,幫助村民改變生活狀況,方能對得起村民這份信任、這份情感。”雖然馬能峁村已經脫貧,但劉志宇并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如今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又活躍著他的身影。
走遍20個省市守護村民平安健康
2018年中國平安“三村工程”啟動后,平安養老保險成為平安健康扶貧項目“村醫工程”的牽頭落實方。平安養老險戰略發展部丁曉,便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作為一名黨員,丁曉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投身扶貧一線。為深入推進“三村工程”落地,從2018年開始,他和團隊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并以此來組織策劃幫扶方案。結合平安集團醫療生態圈和先進醫療資源,統籌推出了村衛升級、村醫培訓、輔助診療、健康體檢四大醫療服務和健康檔案管理“4+1”智慧幫扶計劃,為貧困地區困難群眾構筑堅實的健康防線。
為了進一步推動健康扶貧,平安養老險在2018年捐贈了450萬元開展內蒙古“光明行”公益活動,定向用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光明行”復明行動,希望給草原地區困難群眾帶去光明。為推動項目順利落地,丁曉主動走出辦公室,多次奔赴內蒙古調研。一方面了解項目推進情況和遇到的困難,一方面積極協調各種資源,幫助推進項目落地。
在2019年一次調研中,丁曉得知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正在籌劃“一帶一路·光明行”項目。經過深入了解,他發現這個項目不僅符合國家戰略,也符合平安集團加強國際志愿服務的要求。為此,他積極整合多方資源,促成了平安與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的合作,為平安養老險拿下了首個國際公益項目。
平安捐贈了100萬元,用于給蒙古國白內障患者提供復明手術。該項目成為中國平安參與國際健康扶貧的一個范本,不僅推動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交流,助推國際減貧事業發展。
三年間,丁曉足跡遍布全國20個省市地區的貧困地區,他的實干精神推動健康扶貧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0年底,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光明行”復明行動成功實施扶貧白內障復明手術1763例。同時,平安村醫工程累計實現村衛升級1228所,村醫培訓11843名,村民移動檢測726場,健康義診覆蓋貧困人口超11萬人次。
如今丁曉又走在了“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帶領團隊規劃了涵蓋健康、文教、保障等9大項目,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三年來,一個個的員工黨員奮戰在脫貧一線,并非偶然。正如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說,“中國平安的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創新發展的偉大實踐。”平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以實際行動詮釋“回饋社會、建設國家”的企業使命。在這個過程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成為推動平安發展的動力,而且是平安書寫脫貧攻堅、家國平安的偉大歷史答卷的中堅力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