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7 14:04 | 來源:鳳凰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的領讀大咖、是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先生,盧俊卿是一位從農家子弟到總統座上賓的傳奇人物,他熱衷公益,捐款上億,把希望工程帶到非洲...
《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的領讀大咖、是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先生,盧俊卿是一位從農家子弟到總統座上賓的傳奇人物,他熱衷公益,捐款上億,把希望工程帶到非洲,為中國10多個省區精準扶貧慷慨捐資,創辦中國農村首家免費診所,支持眾多創業者創新創業。
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分享《知行合一王陽明》
盧俊卿先生在讀書時有過一段找不著北的經歷,讀中學時,模仿鄉下知青穿小腳褲,被老師談話,老師說穿小腳褲是小資產階級作風,后來去城里讀大學,穿了那年流行的喇叭褲,也就是大腳褲,又被老師談話,說喇叭褲是小資產階級作風,作為學生干部,就不可以穿。
再后來因為頭發留得比較長,老師又把盧俊卿先生叫去談話,說,你的頭發留得太長,就是小資產階級作風,你是學生干部,不能留這么長。后來盧俊卿先生就理個光頭,這個老師又找他談話,說,你是不是失戀了?是不是對社會不滿?
回想這一段經歷,盧俊卿先生感到很迷茫,很糾結,感到找不著北,覺得褲腳小了也不對,大了也不對,頭發長了也不對,短了也不對,那么頭發究竟留多長是最合適的呢?找不到一個行為的準則,究竟應該怎樣做人做事,才能夠大家皆大歡喜,大家才滿意。
就在盧俊卿先生找不到標準答案,迷茫而又不知所措的時候,究竟是什么為他指點迷津,撥云見日的呢?
在他大學畢業之前,接觸到了王陽明的心學,也進一步的研究王陽明,他是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的一位立德、立功、最后立言的一位三不朽的圣人之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的。
當今世界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都崇拜王陽明,那么崇拜他什么呢?就是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更多的不僅僅是創建了心學,而是王陽明用自己的心學指導一生的實踐,讓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陽明的一生非常傳奇,屢立戰功,創造了很多的奇跡。
盧俊卿先生說:心學告訴我,我們每個人的行動準則,就是按照我們內心深處,那個良知去行動就對了。
盧俊卿先生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第一點是認為現在最要緊的,是做到知行合一,第二點,這是本書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因為這本書可以算是王陽明的一本傳記,書中寫的故事都非常生動,非常精彩,能讓我們在故事當中去感受心學的魅力 。
《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的作者度陰山是20世紀70年代末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他還是暢銷書《帝王師:劉伯溫》、《成吉思汗》的作者。在大學時,度陰山便反復誦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至今已經可以倒背,他深信王陽明事功與“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厚積薄發,著成了這部唯一從“知行合一”的角度,來闡釋王陽明人生的通俗全傳。
在我們了解了本書概況和作者概況后,我們來一起了解這本書的詳細內容。在小書僮開始為大家講解這本書之前,先來從書里的三個關鍵詞說起。第一個是“致良知”、第二個是“知行合一”、第三個是“事上練”。
我們先說“致良知”,那么致良知是什么意思呢?心學提到,我們每個人的行動準則,就是按照我們內心深處,那個良知去行動。
那么良知是什么呢?王陽明的心學當中講到一個故事,在王陽明當縣令的時候,遇到有個強盜,強盜死不認罪,冥頑不化,對審問他的人說隨便,痛快點。
王陽明知道以后,親自去審土匪,土匪還是這個態度,最后王陽明說,好了好了,我們不審了,我們聊聊天吧!就開始聊天,王陽明說,今天這個天氣很熱,你把外套脫了吧,土匪說,脫就脫,怕什么,就把外套脫了。
過一會王陽明說,還是很熱,看你都流汗了,把內衣也脫了吧!土匪說:好,脫就脫。于是把內衣也脫了。
最后只剩下內褲了,王陽明說:天兒這么熱,你穿內褲干什么,把內褲也脫了吧!土匪說:不不不不,這個不方便,王陽明說,你命都不要,死都不怕,你還在乎一條內褲嗎?土匪還是搖頭說:不不不,這個不方便,不方便!
所以,王陽明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每一個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這樣冥頑不化的強盜,他也有良知,這個良知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道德感與判斷力,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良知,也就是點亮了人性的光輝,然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去充實良知,提升良知,最后遵循良知去做人做事,我們永遠就不會糾結,不會猶豫,不會彷徨,做事以后不會后悔,做事之前不恐懼,因為我們是按照自己的良知在做,什么結果自己都會坦然接受。
盧俊卿先生講的良知兩個字,在心學里,王陽明歸結為致良知。
那么致良知是什么意思呢?核心觀點就是按照人的良知去做人做事。
接下來我們說說“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知”是指的科學知識,“行”是指的人的實踐,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比如我們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來吸煙呢?
我們都知道酗酒損害健康,但還是有那么多人醉酒。
就在我們用自己的健康去換取金錢,換取榮譽,換取功名利祿或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知行不一,這種情況應該是占了80%,還有百分之二十可能是無知造成的問題。那百分之八十是知行不一。
為什么要知行合一呢?既然我們的良知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對的,只要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并且做到知行合一,那么我想,第一,我們對未來沒有恐懼,第二,我們對過去不會后悔,第三,我們的幸福指數會大大提升。
說了知行合一的好處,那么現實生活中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達到知行合一呢?還真有,就是我們講的第三點:“事上練”。
事上練,是心學的最高的方法論,比如一個人,他在學習游泳方面的知識,非常豐富,能夠倒背如流,但是,如果他沒有下水去游過,那么只要他一下水,就一定會掉下去,只有經過不斷的下水練習,把書上的知識化為實踐操作,才會熟能生巧,越游越好。
也就是我們的良知,一定要在實際工作當中來訓練我們的心,磨煉我們的心,讓我們能夠真正做到任何時候泰山崩于前而心不動。
我們是凡人,但我們可以朝著這個目標,亦步亦趨的去接近它,我們可以從每天少抽一根煙,少開一天車,多做一件善事出發,接近知行合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